IGS精密星历的误差研究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页 |
| ·GPS定位技术的发展 | 第15-17页 |
| ·国内外应用动态 | 第17-20页 |
| ·国际卫星导航服务IGS | 第20页 |
| ·论文的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 ·内容和线索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GPS卫星轨道和IGS星历 | 第23-33页 |
| ·GPS卫星星座 | 第23-24页 |
| ·GPS卫星信号 | 第24-25页 |
| ·卫星轨道在GPS定位中的意义 | 第25-26页 |
| ·影响卫星轨道的因素 | 第26-29页 |
| ·卫星的无摄运动 | 第27页 |
| ·卫星的有摄运动 | 第27-29页 |
| ·GPS卫星的星历 | 第29-31页 |
| ·预报星历 | 第29-31页 |
| ·后处理星历 | 第31页 |
| ·IGS后处理星历 | 第31-33页 |
| 第三章 空间大地测量基准 | 第33-42页 |
| ·基本概念 | 第33-34页 |
| ·协议地球参考系的定义 | 第34-35页 |
| ·国际地球参考架(ITRF)及其发展 | 第35-37页 |
| ·IERS采用的技术手段 | 第35-36页 |
| ·IERS生成参考系、参考架及ERP | 第36页 |
| ·ITRF序列参考框架 | 第36-37页 |
| ·ITRF全球参考框架间的转换参数 | 第37-39页 |
| ·ITRF和IGS | 第39-41页 |
| ·IGS精密星历的标称精度 | 第41-42页 |
| 第四章 GPS误差分析和模型改正 | 第42-53页 |
| ·大气折射 | 第42-47页 |
| ·对流层折射 | 第42-45页 |
| ·电离层折射 | 第45-47页 |
| ·多路径效应 | 第47-48页 |
| ·钟差 | 第48-49页 |
| ·卫星和接收机钟差 | 第48-49页 |
| ·SA频率抖动 | 第49页 |
| ·天线相位中心偏差和变化 | 第49-51页 |
| ·地球物理效应 | 第51-53页 |
| ·固体潮 | 第51页 |
| ·极潮 | 第51页 |
| ·海潮 | 第51-52页 |
| ·大气负载 | 第52-53页 |
| 第五章 GPS卫星重新定轨 | 第53-64页 |
| ·GPS卫星定轨原理 | 第53-54页 |
| ·GPS数据处理软件 | 第54-56页 |
| ·GPS数据处理软件总体结构 | 第55页 |
| ·GAMIT/GLOBK软件 | 第55-56页 |
| ·GPS卫星重新定轨的数据准备 | 第56-58页 |
| ·GPS跟踪站的选择 | 第56-57页 |
| ·GPS跟踪站测站信息的收集和整理 | 第57-58页 |
| ·GPS跟踪站分区 | 第58页 |
| ·GPS卫星重新定轨数据的预处理 | 第58-59页 |
| ·GAMIT处理中主要的模型选择 | 第58-59页 |
| ·GAMIT处理中主要的参数设置 | 第59页 |
| ·GPS卫星重新定轨数据的后处理 | 第59-61页 |
| ·数据编辑 | 第59-60页 |
| ·利用GLOBK软件获得轨道参数 | 第60页 |
| ·ITRF全球参考框架的实现 | 第60-61页 |
| ·重解轨道和IGS精密轨道的精度检核 | 第61-64页 |
| 第六章 IGS精密星历的系统偏差 | 第64-73页 |
| ·两种轨道的直接比较 | 第64-66页 |
| ·IGS和CGS轨道差值时间序列 | 第64-66页 |
| ·IGS和CGS轨道差值的逐年分布 | 第66页 |
| ·求解两种轨道转换的七参数 | 第66-68页 |
| ·七参数时间序列 | 第68-70页 |
| ·经七参数转换得到CGL精密轨道 | 第70页 |
| ·CGL轨道的检验 | 第70-73页 |
| 第七章 IGS精密星历的随机误差 | 第73-80页 |
| ·IGS精密轨道和CGL精密轨道差值的时间序列 | 第73-74页 |
| ·两种轨道在不同方向差值的统计 | 第74-77页 |
| ·样本空间 | 第74-76页 |
| ·统计直方图和拟合曲线 | 第76-77页 |
| ·历年轨道差值的拟合曲线 | 第77-79页 |
| ·IGS精密星历误差减小的原因分析 | 第79-80页 |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0-83页 |
| ·论文的特点 | 第80页 |
| ·论文的主要结论 | 第80-82页 |
| ·论文的不足 | 第82页 |
| ·今后工作的展望 | 第82-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