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1页 |
缩略词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20页 |
1 鱼类雌核发育的研究概况 | 第12-17页 |
1.1 天然雌核发育鱼类的种类 | 第12-13页 |
1.2 天然雌核发育鱼类的细胞生物学 | 第13-14页 |
1.3 天然雌核发育鱼类的受精生物学 | 第14-15页 |
1.4 天然雌核发育鱼类的性别决定机制 | 第15-16页 |
1.5 异精生物学效应 | 第16-17页 |
2 彭泽鲫的研究进展及复合鲫的发现 | 第17-19页 |
2.1 彭泽鲫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2.2 复合鲫的发现 | 第18-19页 |
3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3.2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复合鲫早期发育的研究 | 第20-30页 |
1 材料 | 第21页 |
2 方法 | 第21页 |
3 结果 | 第21-28页 |
4 讨论 | 第28-30页 |
4.1 复合鲫的生殖方式 | 第28页 |
4.2 水温对胚胎发育的影响 | 第28页 |
4.3 复合鲫与异育彭泽鲫胚胎发育的比较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复合鲫胚胎发育时期同工酶的研究 | 第30-37页 |
1 材料 | 第30-31页 |
2 酶液提取 | 第31页 |
3 电泳 | 第31-32页 |
3.1 电泳条件 | 第31页 |
3.2 同工酶染色 | 第31-32页 |
3.3 拍照及模式图的绘制 | 第32页 |
4 实验结果 | 第32-35页 |
4.1 苹果酸酶(ME,1.1.1.40) | 第32-33页 |
4.2 苹果酸脱氢酶(MDH,1 .1.1.37) | 第33-34页 |
4.3 酯酶(EST,3.1.1.1) | 第34页 |
4.4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15.1.1) | 第34-35页 |
5 结果分析 | 第35-37页 |
第四章 复合鲫的 DNA含量分析 | 第37-47页 |
1 材料来源 | 第38页 |
2 检测 | 第38页 |
3 DNA含量检测结果 | 第38-43页 |
4 分析 | 第43-47页 |
4.1 复合鲫的倍性分析 | 第43-44页 |
4.2 复合鲫产生机制的初步分析 | 第44-47页 |
小结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