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养殖技术论文--各种鱼类养殖论文--淡水鱼论文--鲫鱼论文

复合鲫遗传特性的初步研究

中文摘要第1-9页
英文摘要第9-11页
缩略词第11-12页
第一章 前言第12-20页
 1 鱼类雌核发育的研究概况第12-17页
  1.1 天然雌核发育鱼类的种类第12-13页
  1.2 天然雌核发育鱼类的细胞生物学第13-14页
  1.3 天然雌核发育鱼类的受精生物学第14-15页
  1.4 天然雌核发育鱼类的性别决定机制第15-16页
  1.5 异精生物学效应第16-17页
 2 彭泽鲫的研究进展及复合鲫的发现第17-19页
  2.1 彭泽鲫的研究进展第17-18页
  2.2 复合鲫的发现第18-19页
 3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9-20页
  3.1 研究目的第19页
  3.2 研究意义第19-20页
第二章 复合鲫早期发育的研究第20-30页
 1 材料第21页
 2 方法第21页
 3 结果第21-28页
 4 讨论第28-30页
  4.1 复合鲫的生殖方式第28页
  4.2 水温对胚胎发育的影响第28页
  4.3 复合鲫与异育彭泽鲫胚胎发育的比较第28-30页
第三章 复合鲫胚胎发育时期同工酶的研究第30-37页
 1 材料第30-31页
 2 酶液提取第31页
 3 电泳第31-32页
  3.1 电泳条件第31页
  3.2 同工酶染色第31-32页
  3.3 拍照及模式图的绘制第32页
 4 实验结果第32-35页
  4.1 苹果酸酶(ME,1.1.1.40)第32-33页
  4.2 苹果酸脱氢酶(MDH,1 .1.1.37)第33-34页
  4.3 酯酶(EST,3.1.1.1)第34页
  4.4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15.1.1)第34-35页
 5 结果分析第35-37页
第四章 复合鲫的 DNA含量分析第37-47页
 1 材料来源第38页
 2 检测第38页
 3 DNA含量检测结果第38-43页
 4 分析第43-47页
  4.1 复合鲫的倍性分析第43-44页
  4.2 复合鲫产生机制的初步分析第44-47页
小结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5页
致谢第55-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部分苏铁类植物的解剖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的适应性研究
下一篇:CEPA对内地与香港服务业的影响--以会计业与管理咨询业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