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ACK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4页 |
·环境保护与造纸工业的发展 | 第10-13页 |
·生存与发展之道 | 第10页 |
·中国造纸工业的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进 | 第10-12页 |
·利用造纸技术保护自然资源,优化生态环境 | 第12-13页 |
·硫酸盐制浆技术的进步 | 第13-16页 |
·硫酸盐制浆技术的进步 | 第13-16页 |
·更加强调药液对木片的渗透作用 | 第13-14页 |
·更加注重制浆方法的改进 | 第14-16页 |
·桉木制浆的发展及优势 | 第16-18页 |
·桉木制浆的发展 | 第16-17页 |
·桉木制浆造纸的优势 | 第17-18页 |
·我国的桉木制浆造纸研究现状 | 第18页 |
·硫酸盐法蒸煮黑液预煮技术及其动力学研究现状 | 第18-24页 |
·间歇式硫酸盐法的深度脱木素技术进步 | 第18-19页 |
·实现深度脱木素的原则 | 第19-20页 |
·硫酸盐法蒸煮黑液预煮技术及深度脱木素的实现 | 第20-24页 |
·反应生成物的再沉积问题的思考 | 第20页 |
·木素的“记忆效应”的应用 | 第20页 |
·易溶木素的行为及应用 | 第20-21页 |
·抽提物的行为及应用 | 第21页 |
·硫化物的行为及应用 | 第21-22页 |
·黑液中木素成分行为及应用 | 第22页 |
·黑液氧化处理的应用 | 第22-23页 |
·快速加热的实现 | 第23-24页 |
第二章 黑液预处理对速生桉硫酸盐法蒸煮成浆质量的影响 | 第24-36页 |
·实验 | 第24-26页 |
·原料 | 第24-25页 |
·桉木木片 | 第24-25页 |
·黑液 | 第25页 |
·实验设备 | 第25页 |
·蒸煮 | 第25-26页 |
·分析检测方法 | 第26页 |
·黑液中NaOH,Na_2S含量的测定 | 第2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6-35页 |
·黑液预处理温度对速生桉硫酸盐法蒸煮成浆性能的影响 | 第26-28页 |
·黑液预处理时间对速生桉硫酸盐法蒸煮成浆性能的影响 | 第28-29页 |
·黑液预处理黑液硫化钠浓度对速生桉硫酸盐法蒸煮成浆性能的影响 | 第29-31页 |
·黑液预处理黑液中氢氧化钠浓度对速生桉硫酸盐法蒸煮成浆性能的影响 | 第31-32页 |
·黑液处理黑液木素含量对速生桉硫酸盐法蒸煮成浆性能的影响 | 第32-33页 |
·黑液中主要成分单独预处理(氢氧化钠、硫化钠以及水)对速生桉硫酸盐法蒸煮成浆性能的影响 | 第33-35页 |
·结论 | 第35-36页 |
第三章 黑液预处理过程中脱木素溶出历程和规律研究 | 第36-49页 |
·实验 | 第36-37页 |
·蒸煮 | 第36-37页 |
·分析检测方法 | 第3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7-47页 |
·黑液预处理温度对预处理段速生桉脱木素的影响 | 第37-39页 |
·黑液预处理时间对预处理段速生桉脱木素的影响 | 第39-42页 |
·黑液预处理黑液中氢氧化钠浓度对预处理段速生桉脱木素的影响 | 第42-44页 |
·黑液预处理黑液中硫化钠浓度对预处理段速生桉脱木素的影响 | 第44-45页 |
·黑液预处理黑液中木素含量对预处理段速生桉脱木素的影响 | 第45-46页 |
·黑液中主要成分单独预处理(氢氧化钠、硫化钠以及水)对预处理段速生桉脱木素的影响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9页 |
第四章 黑液预处理速生桉硫酸盐法蒸煮脱木素动力学研究 | 第49-65页 |
·黑液预煮技术动力学模型设计 | 第49-50页 |
·均质反应体系的理论基础 | 第49-50页 |
·单体假设 | 第50页 |
·实验与方法 | 第50-52页 |
·蒸煮 | 第50-51页 |
·脱木素动力学的研究方法 | 第51-5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2-64页 |
·温度对速生桉硫酸盐法蒸煮脱木素的影响 | 第52-55页 |
·[OH~-]对速生桉硫酸盐法蒸煮脱木素的反应级数 | 第55-58页 |
·[S~*]对速生桉硫酸盐法蒸煮脱木素的反应级数 | 第58-60页 |
·保温时间与速生桉硫酸盐法蒸煮脱木素的关系 | 第60-63页 |
·蒸煮时间、温度与速生桉硫酸盐法蒸煮脱木素速率常数的关系 | 第63页 |
·黑液预处理对速生桉硫酸盐法蒸煮脱木素的影响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第五章 总结及今后工作建议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附录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