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组合机床及其加工论文--程序控制机床、数控机床及其加工论文

数控机床伺服系统智能测控算法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第10页
 1.2 模糊控制理论的发展概况第10-13页
  1.2.1 模糊理论发展的历史回顾第10-12页
  1.2.2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2-13页
  1.2.3 模糊控制未来展望第13页
 1.3 数控机床在线检测系统的组成第13-15页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5-16页
第2章 数控机床的伺服系统第16-27页
 2.1 数控机床概述第16-18页
  2.1.1 数控机床的优点第17页
  2.1.2 数控装置的功能第17-18页
 2.2 数控机床的伺服系统简述第18-20页
 2.3 位置伺服系统第20-21页
 2.4 交流伺服系统第21-23页
 2.5 伺服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第23-26页
  2.5.1 机床数学模型的建模方法第23-24页
  2.5.2 进给伺服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4-26页
 2.6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数控机床伺服系统位置控制算法第27-48页
 3.1 常规模糊控制器第27-41页
  3.1.1 模糊控制系统第28-31页
  3.1.2 常规模糊控制器设计第31-41页
 3.2 自适应模糊控制器第41-46页
  3.2.1 采用自适应模糊控制方法的原因第41页
  3.2.2 自适应模糊控制器的结构和原理第41-42页
  3.2.3 基于单个神经元的自适应模糊控制器的设计第42页
  3.2.4 自适应模糊控制器的结构第42-43页
  3.2.5 模糊控制查询表的调整第43-44页
  3.2.6 神经元的学习算法第44-45页
  3.2.7 K_S的调整第45-46页
 3.3 仿真研究第46页
 3.4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4章 数控机床伺服系统的摩擦补偿第48-69页
 4.1 摩擦力概述第49-55页
  4.1.1 伺服系统中摩擦力的特性第49-51页
  4.1.2 摩擦力的数学模型第51-54页
  4.1.3 摩擦力对伺服系统的影响第54-55页
  4.1.4 机械方法的不足第55页
 4.2 摩擦补偿第55-58页
  4.2.1 传统补偿方法第55-56页
  4.2.2 摩擦补偿方法分类第56-58页
 4.3 自适应模糊控制器的设计第58-65页
  4.3.1 控制器的结构第59-60页
  4.3.2 模糊控制器的积分环节第60页
  4.3.3 模糊控制器的参数调整第60-63页
  4.3.4 规则因子的自调整方法第63-65页
 4.4 仿真研究第65-67页
  4.4.1 常规模糊控制器设计第65-67页
  4.4.2 仿真结果分析第67页
 4.5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5章 控制算法的软件实现第69-76页
 5.1 计算机控制系统工作原理第69-70页
 5.2 面向对象编程第70-71页
 5.3 编程语言的特点第71-72页
 5.4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第72-75页
  5.4.1 人机界面第72-73页
  5.4.2 PID控制算法实现第73-74页
  5.4.3 模糊控制算法软件实现第74-75页
 5.5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结论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81-82页
致谢第82-83页
作者简介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河南省中小企业信誉体系研究
下一篇:重组人肝再生增强因子反式激活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