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 第12-16页 |
1 口腔黏膜炎的发生 | 第12-13页 |
·口腔黏膜炎的定义 | 第12页 |
·高危因素 | 第12页 |
·口腔黏膜炎的发生机制 | 第12页 |
·常见口腔黏膜炎的评估量表 | 第12页 |
·口腔黏膜炎的常见治疗手段 | 第12-13页 |
2 冷疗 | 第13页 |
·冷疗的定义 | 第13页 |
·冷疗的作用机理 | 第13页 |
·冷疗的副作用 | 第13页 |
3 冷疗法对口腔黏膜炎作用的国内外研究 | 第13-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口腔冷疗法对预防口腔黏膜炎的应用 | 第13-14页 |
·口腔冷疗对预防5-FU所致口腔黏膜炎的效果 | 第13页 |
·口腔冷疗对预防马法兰所致口腔黏膜炎的效果 | 第13-14页 |
·口腔冷疗对预防其他药物所致口腔黏膜炎的效果 | 第14页 |
·口腔冷疗法干预时间的探讨 | 第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口腔冷疗法的应用 | 第14-15页 |
·口腔冷疗法干预时间的探讨 | 第15页 |
4 课题立项依据 | 第15-16页 |
·目前口腔冷疗法在应用中的局限性 | 第15页 |
·口腔冷疗干预时间研究缺乏 | 第15页 |
·课题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设计 | 第16-22页 |
1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2 研究环境 | 第16页 |
3 清髓性预处理方案 | 第16页 |
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6-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研究对象 | 第16-17页 |
·纳入标准 | 第16-17页 |
·排除标准 | 第17页 |
·脱落标准 | 第17页 |
·样本量估计 | 第17页 |
·实验分组 | 第17-18页 |
·测量工具 | 第18页 |
·研究者口腔黏膜炎的评估方法 | 第18页 |
·病人口腔黏膜情况自评表 | 第18页 |
·伦理 | 第18页 |
5 预实验内容及结果 | 第18-20页 |
·研究人员培训 | 第18页 |
·病人准备 | 第18-19页 |
·冰块制作 | 第19页 |
·冰块大小 | 第19页 |
·冰块制作原料 | 第19页 |
·冰块制作过程 | 第19页 |
·口腔冷疗干预方法 | 第19页 |
·预实验结果 | 第19-20页 |
·临床实验设计方案自检 | 第19页 |
·临床实验观察时间设定 | 第19-20页 |
6 临床研究设计及流程图 | 第20-21页 |
7 统计方法 | 第21-22页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及讨论 | 第22-35页 |
1 结果 | 第22-29页 |
·基线情况 | 第22-23页 |
·基线分析 | 第23页 |
·口腔黏膜炎发生情况 | 第23-26页 |
·三组病人OM发生情况 | 第23-24页 |
·三组病人重度OM发生情况 | 第24-25页 |
·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不同观察时间点三组病人OM发生情况 | 第25-26页 |
·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病人口腔溃疡发生部位 | 第26页 |
·不同观察时间点病人口腔舒适情况 | 第26-27页 |
·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三组病人不适症状自评分情况 | 第27页 |
·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三组病人胃部不适症状情况 | 第27-29页 |
·三组病人恶心情况 | 第27-28页 |
·三组病人呕吐情况 | 第28-29页 |
2 讨论 | 第29-32页 |
·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口腔黏膜炎的发生机制 | 第29-30页 |
·口腔冷疗预防口腔黏膜炎发生的机理 | 第30页 |
·不同口腔护理干预方法对口腔黏膜炎发生的影响 | 第30-31页 |
·不同口腔护理干预方法对口腔黏膜炎持续时间的探讨 | 第31页 |
·口腔溃疡炎好发部位的探讨 | 第31页 |
·不同口腔冷疗干预时间对病人口腔不适感主观评分的影响 | 第31-32页 |
·预处理期间实施不同口腔护理干预方法对病人不适症状主观评分的影响 | 第32页 |
·不同口腔护理干预方法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胃部不适症状的影响 | 第32页 |
3 结论 | 第32-33页 |
4 课题总结及展望 | 第33-35页 |
·实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 第33页 |
·课题进行中的一些体会 | 第33页 |
·展望 | 第33-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8页 |
综述 | 第38-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附录 | 第42-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