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研究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页 |
| ·本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7-9页 |
| ·本文研究的内容与创新点 | 第9-12页 |
|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9-10页 |
|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 第10-12页 |
| 第二章 武汉市房地产发展现状及资金缺口分析 | 第12-26页 |
| ·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发展 | 第12-14页 |
| ·房地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 第12-13页 |
| ·房地产业在“十五”时期的发展 | 第13-14页 |
| ·武汉市房地产发展现状及前景 | 第14-17页 |
| ·武汉市房地产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 ·武汉市房地产的比较研究 | 第15-17页 |
| ·武汉市房地产开发资金缺口分析 | 第17-26页 |
| ·武汉市城市发展规划分析 | 第17-18页 |
| ·开发资金需求的定量分析 | 第18-20页 |
| ·武汉市房地产开发资金分析 | 第20-22页 |
| ·房地产市场信贷资金缺口分析 | 第22-23页 |
| ·住房信贷资金需求量分析 | 第23-24页 |
| ·住房信贷资金的供求平衡 | 第24页 |
| ·房地产市场其他(积压)资金分析 | 第24-25页 |
| ·武汉市房地产市场对策研究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国外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比较研究 | 第26-41页 |
| ·住房抵押贷款一级市场研究 | 第26-30页 |
| ·一级市场规模 | 第26-27页 |
| ·贷款机构的研究 | 第27-29页 |
| ·住房抵押贷款产品特点 | 第29-30页 |
| ·集中式RMBS模式研究 | 第30-35页 |
| ·二级市场证券化机构的研究 | 第31-32页 |
| ·美国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 | 第32-33页 |
| ·加拿大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 | 第33-34页 |
| ·香港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 | 第34-35页 |
| ·分散式RMBS模式研究 | 第35-41页 |
| ·英国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 | 第35-36页 |
| ·澳大利亚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 | 第36-37页 |
| ·抵押债券证券化模式研究 | 第37-41页 |
| 第四章 过渡型RMBS模式的应用 | 第41-57页 |
| ·过渡型RMBS模式的选择研究 | 第41-45页 |
|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模式讨论 | 第41-44页 |
| ·建立适合我国的过渡型RMBS模式 | 第44-45页 |
| ·过渡型RMBS模式的运作模式 | 第45-51页 |
| ·过渡型RMBS模式的设计原则 | 第45-47页 |
| ·过渡型RMBS模型的设计 | 第47-51页 |
| ·过渡型RMBS模式的风险管理 | 第51-57页 |
| ·提前偿付风险及风险管理 | 第52-53页 |
| ·利率风险及风险管理 | 第53页 |
| ·信用风险及风险管理 | 第53-57页 |
| 第五章 推行房地产证券化须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 第57-66页 |
| ·政府在过渡型RMBS中的位置问题及政策建议 | 第57-58页 |
| ·过渡型RMBS涉及的法律问题及政策建议 | 第58-60页 |
| ·关于过渡型RMBS市场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 第60-61页 |
| ·有关主体的培育问题及政策建议 | 第61-62页 |
| ·信用评级机构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 第62-63页 |
| ·过渡型RMBS的会计和税收问题及政策建议 | 第63-66页 |
| ·相关会计问题及政策建议 | 第63-64页 |
| ·相关税收问题及政策建议 | 第64-66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 ·研究结论 | 第66页 |
| ·展望 | 第66-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完成的论文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