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机车工程论文--内燃机车论文

轮对加装扣环方案的结构及温度场分析

第一章 绪论第1-13页
   ·课题的提出第8-1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课题的来源第11页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1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1-13页
第二章 轮对应力场及温度场的有限元计算基础第13-19页
   ·有限单元法及有限元分析软件简介第13-14页
     ·有限单元法第13页
     ·有限元分析软件的选择第13-14页
     ·ANSYS概述第14页
   ·非线性问题的理论与实现第14-16页
     ·非线性分析简介第14-15页
     ·非线性接触分析第15-16页
   ·温度场的有限元分析第16页
   ·本文所涉及的单元简介第16-19页
第三章 机车轮对载荷计算第19-27页
   ·轴重转移的计算第19-22页
     ·转向架内的轴重转移第19-20页
     ·转向架间的轴重转移第20-22页
     ·持续牵引工况下轴重转移的计算第22页
   ·轮重转移的计算第22-24页
   ·侧向力的计算第24页
   ·制动力的计算第24-26页
     ·闸瓦摩擦系数的试验公式第25页
     ·闸瓦压力第25-26页
     ·制动力计算第26页
   ·本章小节第26-27页
第四章 轮对加装扣环方案的结构静力学分析第27-36页
   ·轮对加装扣环方案的结构静力学分析的基本步骤第27页
   ·轮对有限元静力分析模型的建立及工况选择第27-29页
     ·轮对几何模型的建立第27页
     ·计算工况第27-28页
     ·相关参数及边界条件的处理第28-29页
   ·轮对加装扣环前后结果对比分析第29-32页
     ·加装扣环前后装配应力对比分析第29-30页
     ·加装扣环前后总应力对比分析第30-32页
     ·扣环对轮对的影响分析第32页
   ·轮辋形状的优化第32-35页
     ·轮辋形状优化的意义第32-33页
     ·模型的建立及边界条件第33页
     ·结果提取与比较分析第33-35页
     ·结果评价第35页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五章 垫片对加装扣环前后轮对的影响第36-44页
   ·问题的提出第36页
   ·模型的建立及边界条件第36-37页
   ·有限元模拟分析及结果对比第37-43页
     ·有无间隙磨耗极限轮对比与分析第37-39页
     ·垫片间隙大小对磨耗极限轮对的影响第39-41页
     ·不同间隙垫片对轮箍各部分应力的影响第41-43页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六章 轮对加装扣环方案的温度场及应力场分析第44-58页
   ·概述第44页
   ·ANSYS热分析概述第44-46页
   ·轮对加装扣环方案的温度场有限元模型第46-50页
     ·计算工况第46页
     ·轮箍迟缓门限值第46-48页
     ·模型建立及假设条件第48-49页
     ·紧急制动过程中热流密度的计算第49-50页
   ·机车轮对紧急制动瞬态温度场分析第50-54页
     ·载荷和边界条件第50-51页
     ·计算结果与分析第51-54页
   ·机车轮对紧急制动应力场分析第54-57页
     ·热应力对轮对的影响第54-55页
     ·热应力及载荷对轮对的影响第55-57页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58-61页
   ·研究总结第58页
   ·加装扣环轮对实际工作情况第58-60页
   ·展望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附录一 分析计算的APDL程序清单第64-70页
附录二 加装扣环车轮的相关照片第70-72页
附录三 论文发表情况第72页
附录四 研究生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72页
附录五 查新报告第72-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当代中国乡村社会自治组织对乡村政治发展的影响
下一篇:南中国海问题治理的国际机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