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 前言 | 第8-16页 |
| ·研究缘由及选题意义 | 第8-9页 |
| ·理论综述 | 第9-14页 |
| ·国内对民营银行的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 ·国外对银行业相关理论的研究 | 第12-14页 |
| ·本文的创新及文章的框架 | 第14-16页 |
| 1 民营银行的概述 | 第16-21页 |
| ·民营银行的概念 | 第16页 |
| ·民营银行的特征 | 第16-17页 |
| ·民营银行的作用 | 第17-18页 |
| ·民营银行的比较优势和不足 | 第18-21页 |
| ·民营银行具有与国有银行相比较的优势 | 第18-20页 |
| ·民营银行面临的劣势 | 第20-21页 |
| 2 我国发展民营银行的历程及制度演变 | 第21-29页 |
| ·中国民营银行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 第21-23页 |
| ·中国民营银行历史变迁的制度性分析 | 第23-27页 |
| ·运用产权理论进行分析 | 第23-25页 |
| ·运用国家理论进行分析 | 第25-26页 |
| ·运用意识形态理论进行分析 | 第26-27页 |
| ·中国民营银行产生和发展过程的启示 | 第27-29页 |
| 3 我国发展民营银行的必要性 | 第29-53页 |
| ·发展民营银行是完善我国金融体系功能的需要 | 第29-36页 |
| ·金融系统功能观的主要内容 | 第29-31页 |
| ·发展民营银行是解决金融资源转移不畅——非国有企业融资困难的需要 | 第31-35页 |
| ·发展民营银行是加强金融系统的管理风险、提供信息、解决激励等功能的需要 | 第35-36页 |
| ·发展民营银行是提高国民经济效率的需要 | 第36-40页 |
| ·发展民营银行是金融产权改革的需要 | 第40-41页 |
| ·发展民营银行是我国加入WTO的需要 | 第41-42页 |
| ·发展民营银行必要性的实证分析 | 第42-53页 |
| ·我国金融机构的存贷款余额及结构分析 | 第43-44页 |
| ·企业融资结构分析 | 第44-47页 |
| ·银行资金和资本营运的效率分析 | 第47-49页 |
| ·民间资金和资本流量分析 | 第49-51页 |
| ·实证分析总结 | 第51-53页 |
| 4 国外商业银行的发展经验与教训 | 第53-65页 |
| ·新加坡金融制度的特点 | 第53-55页 |
| ·美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及其制度特点 | 第55-58页 |
| ·美国私营银行的发展历程 | 第55-56页 |
| ·联邦储备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 第56-57页 |
| ·美国商业银行所有部门的职能划分 | 第57页 |
| ·美国商业银行低坏账率原因分析 | 第57-58页 |
| ·日本银行制度的发展过程分析 | 第58-62页 |
| ·战后日本金融制度形成过程 | 第58-60页 |
| ·战后日本金融制度的效率分析 | 第60-62页 |
| ·韩国的金融发展教训 | 第62-63页 |
| ·国外银行业发展的启示 | 第63-65页 |
| 5 我国现阶段发展民营银行的建议 | 第65-78页 |
| ·宏观方面的建议 | 第65-73页 |
| ·正确看待发展民营银行的问题 | 第65-66页 |
| ·完善民营银行发展所必要的制度环境 | 第66-68页 |
| ·加强对民营银行监管 | 第68-73页 |
| ·微观方面:加强民营银行内部制度的建设 | 第73-78页 |
| 结语 | 第78-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 原创性声明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