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前言 | 第9-15页 |
·副结核病的概况 | 第9-10页 |
·副结核病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副结核分枝杆菌与克隆病 | 第12-13页 |
·建立鹿副结核病ELISA诊断方法的可行性和意义 | 第13-15页 |
正文 | 第15-3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5-21页 |
·材料 | 第15-16页 |
·方法 | 第16-21页 |
·亲和层析抗原的制备 | 第16-17页 |
·副结核菌的扩大培养 | 第16页 |
·超声波粉碎 | 第16页 |
·凝胶层析提纯 | 第16页 |
·亲和层析 | 第16-17页 |
·亲和抗原的检验 | 第17页 |
·草分枝杆菌吸收抗原的制备 | 第17-18页 |
·草分枝杆菌的培养 | 第17-18页 |
·超声波粉碎 | 第18页 |
·草吸抗原的检验 | 第18页 |
·兔抗鹿酶标抗体的制备与检验 | 第18-19页 |
·兔抗鹿IgG抗体的制备 | 第18-19页 |
·酶标记兔抗鹿Ig抗体 | 第19页 |
·鹿副结核病阳性血清和阴性血清的制备 | 第19页 |
·鹿副结核病阳性血清的制备 | 第19页 |
·鹿副结核病阴性血清的制备 | 第19页 |
·建立鹿副结核病间接ELISA试验各反应条件的确定 | 第19-20页 |
·兔抗鹿酶标抗体工作浓度的确定 | 第19页 |
·最适抗原包被浓度与血清最佳稀释度的确定 | 第19-20页 |
·确定ELISA试验阳性临界值 | 第20页 |
·敏感性试验 | 第20页 |
·特异性试验 | 第20页 |
·阻断试验 | 第20页 |
·重复性试验 | 第20页 |
·初步血清学调查 | 第20-21页 |
3 结果 | 第21-29页 |
·亲和层析抗原制备 | 第21-22页 |
·副结核分枝杆菌超声粉碎后过SephadexG200柱 | 第21页 |
·副结核G200—峰蛋白含量和亲和抗原蛋白含量测定 | 第21页 |
·兔抗草分枝杆菌免疫蛋白的偶联率的测定 | 第21页 |
·亲和抗原效价检测 | 第21-22页 |
·兔抗鹿酶标抗体制备 | 第22-23页 |
·鹿IgG含量测定 | 第22页 |
·兔抗鹿抗体含量测定 | 第22页 |
·纯度鉴定 | 第22页 |
·兔抗鹿酶标抗体效价测定及工作浓度的确定 | 第22-23页 |
·鹿场粪便检菌结果及阳性血清的获得 | 第23-26页 |
·建立鹿副结核病间接ELISA试验各反应条件的确定 | 第26-28页 |
·最适抗原包被浓度与血清最佳稀释度的确定 | 第26-27页 |
·ELISA阳性临界值的确定 | 第27-28页 |
·鹿副结核病ELISA检测步骤 | 第28页 |
·建立ELISA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试验结果 | 第28页 |
·敏感性试验结果 | 第28页 |
·特异性试验结果 | 第28页 |
·阻断试验结果 | 第28页 |
·重复性试验结果 | 第28页 |
·利用建立ELISA对不同鹿场进行鹿副结核病血清学初步调查结果 | 第28-29页 |
4 讨论 | 第29-31页 |
·关于副结核杆菌亲和抗原的制备 | 第29页 |
·待检鹿血清的草分枝杆菌抗原吸收处理 | 第29页 |
·亲和抗原制备过程中蛋白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29页 |
·副结核分枝杆菌的分类地位 | 第29-30页 |
·反刍动物以外的哺乳动物副结核病 | 第30-31页 |
5 结论 | 第31-32页 |
6 参考文献 | 第32-36页 |
附录 | 第36-39页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