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言 | 第8-11页 |
·数字继电保护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8-9页 |
·110 千伏输电线路数字保护的特点 | 第9-10页 |
·论文的组织结构和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第二章 数字保护平台整体方案的构架 | 第11-16页 |
·设计方案的提出及通信可靠性论证 | 第11-12页 |
·平台硬件结构体系 | 第12-13页 |
·平台主要插件结构与任务分割 | 第13-16页 |
·数据采集处理系统 | 第13页 |
·通信处理系统 | 第13-14页 |
·逻辑与执行系统 | 第14页 |
·人机接口系统 | 第14-16页 |
第三章 可灵活配置的逻辑与执行系统设计 | 第16-30页 |
·系统设计思路与硬件结构 | 第16-17页 |
·系统的核心处理单元设计 | 第17-19页 |
·DSP处理器TM5320VC5410A的硬件资源配置 | 第17-18页 |
·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在系统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通信单元设计 | 第19-22页 |
·以太网通信接口设计 | 第19-20页 |
·CAN通信接口设计 | 第20-21页 |
·DSP与CAN之间的通信流程 | 第21-22页 |
·标时与校时单元设计 | 第22-23页 |
·事件时标的产生 | 第22页 |
·GPS校时方案 | 第22-23页 |
·开入开出单元设计 | 第23-26页 |
·开入开出通道扩展中的时序配合 | 第23-25页 |
·开入信号的隔离输入电路 | 第25页 |
·开出信号的隔离输出/驱动电路 | 第25-26页 |
·继电器插件 | 第26页 |
·开入开出的抗干扰设计 | 第26-28页 |
·双工出口通道 | 第26-27页 |
·正常状态下“出口不带电”技术 | 第27-28页 |
·开出自检 | 第28页 |
·其他外围电路 | 第28-30页 |
第四章 逻辑与执行系统驱动软件设计 | 第30-42页 |
·驱动软件模块结构 | 第30-31页 |
·主循环流程的设计 | 第30-31页 |
·初始化与自检模块 | 第31-33页 |
·以太网通信协议层的选择 | 第33-35页 |
·以太网发送流程 | 第34页 |
·以太网接收流程 | 第34-35页 |
·CAN通信中读写命令格式的配合 | 第35-38页 |
·开入开出模块 | 第38页 |
·标时与校时模块 | 第38-39页 |
·DSP定时器与外部实时时钟同步的软件设计 | 第38页 |
·读时误差与系统时间误差的校正方案 | 第38-39页 |
·中断子程序模块的优先级处理 | 第39-42页 |
第五章 110KV线路保护的算法研究 | 第42-49页 |
·保护流程概述 | 第42页 |
·保护算法的改进 | 第42-49页 |
·阻抗比较式判据的耗时估算 | 第43-45页 |
·功率比较式判据对运算耗时的改进 | 第45-47页 |
·比相判据的简单算法 | 第47-49页 |
第六章 设计调试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 第49-57页 |
·DSP存储空间映射方案的选择 | 第49-50页 |
·流水线冲突的解决 | 第50-51页 |
·DSP对FLASH的在系统编程 | 第51-54页 |
·并行引导装载的实现 | 第54-57页 |
·引导模式选择与并行引导流程 | 第54-55页 |
·自举表生成与烧写 | 第55-57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一、论文工作成果 | 第57页 |
二、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展望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附录 | 第60-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清单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