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50页 |
·微型流动分析系统中的电化学检测技术 | 第13-18页 |
·微型流动分析系统中发展电化学检测技术的意义 | 第13-14页 |
·四种电化学检测技术及其特点 | 第14-18页 |
·安培检测 | 第14-16页 |
·伏安检测 | 第16页 |
·电位检测 | 第16-17页 |
·电导检测 | 第17-18页 |
·非接触电导检测技术 | 第18-34页 |
·电导检测的原理 | 第18-20页 |
·非接触电导检测的发展历史 | 第20-23页 |
·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的原理 | 第23-26页 |
·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的组成部分 | 第26-30页 |
·交流激励电压源 | 第27-28页 |
·检测池 | 第28-29页 |
·电子电路 | 第29-30页 |
·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应用 | 第30-34页 |
·无机离子的检测 | 第31-32页 |
·有机胺的检测 | 第32页 |
·有机酸的检测 | 第32-33页 |
·氨基酸、醇、糖的检测 | 第33页 |
·肽、蛋白质的检测 | 第33-34页 |
·有机瞵化合物检测 | 第34页 |
·本论文的工作和意义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50页 |
第二章 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的理论 | 第50-69页 |
·前言 | 第50-53页 |
·检测池的等效电路分析 | 第53-67页 |
·装置与试剂 | 第53页 |
·检测池的几何模型 | 第53-54页 |
·检测池的等效电路 | 第54-55页 |
·检测池的交流阻抗 | 第55-57页 |
·溶液电阻、溶液电容、电极电容及泄露电容的关系 | 第57-62页 |
·计算值 | 第57-60页 |
·缓冲溶液电导较大时的定量公式 | 第60-61页 |
·缓冲溶液电导很小时的定量公式 | 第61-62页 |
·计算值与实验值的比较 | 第62-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69页 |
第三章 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的研制 | 第69-97页 |
·低压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器 | 第69-78页 |
·实验部分 | 第69-72页 |
·设备与材料 | 第69页 |
·检测器的设计 | 第69-72页 |
·交流信号源 | 第70页 |
·检测池的设计 | 第70-71页 |
·电子电路部分 | 第71-7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2-76页 |
·电路部分的考虑 | 第72-73页 |
·电极间距的影响 | 第73-74页 |
·交流频率的影响 | 第74-75页 |
·交流电压幅度的影响 | 第75-76页 |
·激发电压波形的影响 | 第76页 |
·重现性、检测限及线性范围 | 第76-78页 |
·高压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器 | 第78-95页 |
·前言 | 第78-79页 |
·实验部分 | 第79-82页 |
·设备与材料 | 第79页 |
·检测器的设计 | 第79-82页 |
·高压交流信号源 | 第79-80页 |
·检测池的设计 | 第80-81页 |
·电子电路部分 | 第81-8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2-93页 |
·电路部分的考虑 | 第82-83页 |
·电极长度 | 第83-86页 |
·电极间距的影响 | 第86-87页 |
·交流频率的影响 | 第87-89页 |
·交流电压幅度的影响 | 第89页 |
·毛细管内径的影响 | 第89-90页 |
·流速对噪音的影响 | 第90-91页 |
·温度的影响 | 第91-92页 |
·不同电极的比较 | 第92-93页 |
·重现性、检测限及线性范围 | 第93-95页 |
本章小节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97页 |
第四章 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在毛细管电泳中的应用 | 第97-131页 |
·CE-C_4D同时测定无机阴离子和阳离子 | 第97-106页 |
·前言 | 第97页 |
·实验部分 | 第97-98页 |
·仪器和装置 | 第97-98页 |
·试剂和溶液 | 第98页 |
·实验方法 | 第9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8-104页 |
·缓冲溶液的浓度和pH | 第99-100页 |
·交流频率的影响 | 第100-101页 |
·进样方式 | 第101-102页 |
·C_4D与UV的比较 | 第102-103页 |
·方法的性能 | 第103-104页 |
·实际样品测定 | 第104-105页 |
·结论 | 第105-106页 |
·毛细管电泳-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脂肪酸 | 第106-111页 |
·前言 | 第106页 |
·实验部分 | 第106-107页 |
·仪器与装置 | 第106页 |
·试剂和溶液 | 第106-10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07-109页 |
·缓冲溶液的选择 | 第107页 |
·缓冲溶液的pH | 第107-108页 |
·苯甲酸浓度的影响 | 第108-109页 |
·CTAB 浓度的影响 | 第109页 |
·10 种脂肪酸的分析 | 第109-111页 |
·结论 | 第111页 |
·CE 场放大进样-C4D 测定痕量过渡金属离子 | 第111-119页 |
·前言 | 第111-112页 |
·实验部分 | 第112页 |
·仪器和装置 | 第112页 |
·试剂和溶液 | 第112页 |
·实验方法 | 第11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12-117页 |
·样品基体浓度对堆积效率的影响 | 第112-114页 |
·进样时间的影响 | 第114-115页 |
·缓冲溶液浓度的影响 | 第115页 |
·有机溶剂的影响 | 第115-116页 |
·四种重金属离子的同时分析 | 第116-117页 |
·方法的重现性、检测限及线性范围 | 第117页 |
·实际样品的分析 | 第117-118页 |
·结论 | 第118-119页 |
·发光二极管诱导荧光与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的联用 | 第119-126页 |
·前言 | 第119页 |
·实验部分 | 第119-121页 |
·仪器与装置 | 第119-120页 |
·试剂和溶液 | 第120-12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21-125页 |
·组合检测器检测池特性 | 第121页 |
·无机离子和TITC 的同时检测 | 第121-122页 |
·TITC 标记的氨基酸和肽的检测 | 第122-125页 |
·检测限 | 第125页 |
·结论 | 第125-126页 |
本章小节 | 第126-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31页 |
第五章 小型低压电渗输液泵的研究 | 第131-145页 |
·前言 | 第131-133页 |
·实验部分 | 第133-134页 |
·装置与试剂 | 第133页 |
·电渗泵的设计 | 第133-13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34-140页 |
·除气原理 | 第134-135页 |
·电极上的电化学反应 | 第135-137页 |
·电压对输出流量的影响 | 第137页 |
·电压对输出压强的影响 | 第137-138页 |
·电流对流量和压强的影响 | 第138-140页 |
·电渗泵的性能 | 第140-142页 |
·电渗泵的效率 | 第140-141页 |
·电渗泵输液的稳定性 | 第141-142页 |
·结论 | 第142-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143-145页 |
第六章 一种基于氢氧反应热的催化氧气传感器 | 第145-154页 |
·前言 | 第145-146页 |
·实验部分 | 第146-147页 |
·仪器与材料 | 第146页 |
·传感器结构 | 第146-14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47-152页 |
·反应池 | 第148页 |
·添加氢气量 | 第148页 |
·温度影响 | 第148-149页 |
·样品气流量影响 | 第149-150页 |
·桥电压影响 | 第150-151页 |
·响应时间 | 第151页 |
·稳定性 | 第151-152页 |
·重复性和线性范围 | 第152页 |
·结论 | 第152-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153-154页 |
作者简介与发表文章 | 第154-157页 |
致谢 | 第1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