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4页 |
·溶菌酶概述 | 第13-15页 |
·溶菌酶的种类 | 第13-14页 |
·溶菌酶的抗菌分子机制 | 第14-15页 |
·鸡蛋清溶菌酶的研究及开发应用情况 | 第15页 |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 | 第15-18页 |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常用启动子 | 第16-17页 |
·提高外源蛋白表达量的策略 | 第17-18页 |
·棉花转基因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农杆菌介导法 | 第18-20页 |
·基因枪法 | 第20-21页 |
·花粉管通道法 | 第21页 |
·转抗病基因棉花的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转几丁质酶基因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棉花 | 第22页 |
·转葡萄糖氧化酶基因棉花 | 第22页 |
·转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棉花 | 第22页 |
·转其它抗病基因棉花 | 第22-23页 |
·立题依据 | 第23-24页 |
第二章 鸡蛋清溶菌酶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活性分析 | 第24-36页 |
·材料 | 第24-25页 |
·菌种和载体 | 第24页 |
·化学试剂 | 第24页 |
·常用缓冲液及提取 buffer 的配制 | 第24-25页 |
·培养基 | 第25页 |
·PCR 引物及 DNA 测序 | 第25页 |
·所用仪器设备 | 第25页 |
·方法 | 第25-29页 |
·鸡蛋清溶菌酶基因序列的获得 | 第25页 |
·碱裂解法提取质粒 T-hel | 第25-26页 |
·酶切获得目的片段及回收 | 第26页 |
·连接转化 | 第26页 |
·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 | 第26-27页 |
·载体的检测 | 第27-28页 |
·毕赤酵母表达鸡蛋清溶菌酶 | 第28-29页 |
·重组鸡蛋清溶菌酶的体外抑真菌活性检测 | 第2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9-34页 |
·表达载体 pGAP9K-hel 构建与鉴定 | 第29页 |
·pGAP9K-hel 的线性化 | 第29-31页 |
·毕赤酵母 GS115 的电转化及检测 | 第31页 |
·毕赤酵母中鸡蛋清溶菌酶的表达及检测 | 第31-32页 |
·大规模获得鸡蛋清溶菌酶样品 | 第32页 |
·重组鸡蛋清溶菌酶的体外抑真菌活性检测 | 第32-34页 |
·讨论 | 第34-36页 |
第三章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获得转鸡蛋清溶菌酶基因棉花 | 第36-51页 |
·材料 | 第36-40页 |
·植物材料 | 第36页 |
·菌种和载体 | 第36页 |
·化学试剂 | 第36-37页 |
·常用缓冲液及提取 buffer 的配制 | 第37-38页 |
·常用培养基 | 第38-39页 |
·PCR 引物及 DNA 测序 | 第39页 |
·所用仪器设备 | 第39-40页 |
·方法 | 第40-44页 |
·鸡蛋清溶菌酶基因序列的获得 | 第40页 |
·碱裂解法提取质粒 T-hel | 第40页 |
·酶切获得目的片段及回收 | 第40页 |
·连接转化 | 第40页 |
·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 | 第40-41页 |
·中间载体的检测 | 第41页 |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1页 |
·利用三亲融合法将 pBI-35Shel 导入 EHA105 | 第41-42页 |
·外植体的准备 | 第42页 |
·携带有目的基因的农杆菌菌液的制备 | 第42页 |
·浸染外植体及共培养 | 第42页 |
·抗性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42页 |
·愈伤组织诱导分化为胚 | 第42页 |
·胚状体的萌发与再生苗的获得 | 第42-43页 |
·再生植株的嫁接 | 第43页 |
·PCR 鉴定转基因阳性植株 | 第43页 |
·ELISA 鉴定转基因阳性植株 | 第43-4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4-50页 |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4-46页 |
·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棉花 | 第46-50页 |
·讨论 | 第50-51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51-52页 |
·鸡蛋清溶菌酶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活性分析 | 第51页 |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获得转鸡蛋清溶菌酶棉花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作者简历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