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17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4-15页 |
·可持续性和可持续发展 | 第15-16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人类认识引起的变化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战略 | 第17-26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兴起及影响 | 第17-18页 |
·可持续理论的缘起 | 第17页 |
·可持续发展在中国 | 第17-18页 |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 第18-22页 |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 第19-20页 |
·可持续发展学科体系 | 第20页 |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政策要点 | 第20-22页 |
·传统发展模式与可持续发展模式 | 第22-24页 |
·传统发展模式及其负面影响 | 第22-23页 |
·探索新的发展观和新的发展模式 | 第23页 |
·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对欠发达地区的指导意义 | 第23-24页 |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模式 | 第24-26页 |
·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城市的一般理论与内涵 | 第24页 |
·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想空间结构模式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模型 | 第26-34页 |
·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系 | 第26-29页 |
·综合评价模型 | 第29-31页 |
·实例分析 | 第31-34页 |
·珠海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结果 | 第31页 |
·珠海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 第31-34页 |
第四章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普遍规律与发展趋向 | 第34-41页 |
·城市、城镇的产生及涵义 | 第34-35页 |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分析 | 第35-36页 |
·影响城市化发展的经济规律 | 第36页 |
·集聚经济效益 | 第36页 |
·规模经济效益 | 第36页 |
·优位经济效益 | 第36页 |
·世界城市可持续发展趋向 | 第36-39页 |
·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 第39-41页 |
·中国城市化的现状 | 第39页 |
·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 | 第39-40页 |
·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 第40-41页 |
第五章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 | 第41-42页 |
·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 第41页 |
·制约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 | 第41-42页 |
第六章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选择与实施规划 | 第42-45页 |
·推进城市化的指导原则和目标 | 第42-44页 |
·指导原则 | 第42-43页 |
·发展目标 | 第43-44页 |
·城镇空间布局规划 | 第44-45页 |
第七章 加快推进城市化发展的基本方针和政策措施 | 第45-52页 |
·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 第45-46页 |
·追求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 第45-46页 |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 第46页 |
·建立可持续城市化发展的制度支持系统 | 第46-50页 |
·建立城市化发展的制度框架 | 第46-47页 |
·创新城市化发展支持体系 | 第47-50页 |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改善和加强政府调控及管理 | 第50-52页 |
第八章 新世纪初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 第52-59页 |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城市经济辐射力和带动力 | 第52-55页 |
·正确认识和处理产业发展与城市化的关系 | 第52页 |
·进一步推进工业化进程 | 第52-53页 |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 第53-54页 |
·重视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发展 | 第54-55页 |
·积极发展现代都市农业 | 第55页 |
·导入经营城市的新理念 | 第55页 |
·建设适应数字城市和国民经济信息化发展需要的信息网络 | 第55-56页 |
·尊重客观规律,因势利导发展小城镇 | 第56页 |
·推进社区建设与发展 | 第56-58页 |
·树立现代城市形象,营造新型城市文化环境 | 第58-59页 |
第九章 结束语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