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方针政策及其阐述论文--农村发展与建设方针论文

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探析

前言第1页
第一章 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理论第9-13页
 1.1 农业现代化概念的界定第9-10页
 1.2 农业现代化道路选择的理论基础第10-12页
  1.2.1 路径依赖理论第10-11页
  1.2.2 交易费用理论第11-12页
 1.3 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第12-13页
  1.3.1 农业市场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本质第12页
  1.3.2 农业科技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第12页
  1.3.3 农业集约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第12-13页
  1.3.4 农业社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第13页
第二章 国外农业现代化的模式及其借鉴第13-18页
 2.1 国外农业现代化的模式概况第13-14页
  2.1.1 美国模式第13-14页
  2.1.2 日本模式第14页
  2.1.3 西欧模式第14页
 2.2 国外农业现代化的有益借鉴第14-18页
  2.2.1 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第14-15页
  2.2.2 发挥立法的作用第15-16页
  2.2.3 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第16-17页
  2.2.4 发挥集约化的作用第17-18页
  2.2.5 发挥社会化的作用第18页
第三章 新中国农业发展历程及特征第18-22页
 3.1 新中国农业发展回眸第19-21页
  3.1.1 土地改革和农业生产恢复时期第19页
  3.1.2 社会主义改造和农业生产稳定发展时期第19页
  3.1.3 人民公社化和农业生产的剧烈波动时期第19-20页
  3.1.4 “文革”和农业生产低迷时期第20页
  3.1.5 家庭联产承包制改革和农业生产高速增长时期第20-21页
  3.1.6 市场体系改革和农业生产在波动中增长时期第21页
 3.2 新中国农业发展的特征第21-22页
  3.2.1 改革开放前,农业经济政治化第21-22页
  3.2.2 改革开放后,农业经济计划化第22页
第四章 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第22-38页
 4.1 影响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矛盾分析第22-27页
  4.1.1 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经济社会特征第22-24页
  4.1.2 影响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矛盾第24-27页
 4.2 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方针第27-28页
  4.2.1 必须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度第27页
  4.2.2 必须以科技进步为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动力第27页
  4.2.3 必须兼顾土地生产率目标和劳动生产率目标第27页
  4.2.4 必须突破就农业论农业的局限性第27-28页
  4.2.5 必须以农民投入为主体,坚持国家投入与农户投入相结合第28页
  4.2.6 要以加强基础建设和产业化组织建设为条件第28页
  4.2.7 必须以推进城镇化为依托第28页
  4.2.8 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第28页
 4.3 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现实选择第28-38页
  4.3.1 农业土地制度创新第28-30页
   4.3.1.1 土地制度创新应遵循的原则第28-29页
   4.3.1.2 农业土地制度供给创新的对策设计第29-30页
  4.3.2 农业组织经营制度创新第30-38页
   4.3.2.1 农业产业化的效能第31页
   4.3.2.2 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模式第31-34页
   4.3.2.3 我国农业产业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第34-38页
结束语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1页
致谢第41-42页
附录第42-43页
承诺书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抗菌因子及模式识别蛋白的研究
下一篇:皱纹盘鲍数量遗传与育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