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1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40页 |
·烟气脱硫工艺技术及问题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催化还原脱除SO_2的研究进展 | 第13-26页 |
·H_2催化还原法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碳催化还原法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甲烷还原法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氨还原法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CO 还原法研究进展 | 第18-26页 |
·CO还原SO_2反应中的反应机制.. | 第19-20页 |
·负载型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Al_2O_3负载型催化剂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其它负载型催化剂研究进展.. | 第22页 |
·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研究进展.. | 第22-26页 |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催化剂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萤石型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单组份过渡金属及稀土氧化物催化剂研究进展.. | 第24-26页 |
·自由基协同催化脱硫研究进展 | 第26-36页 |
·等离子体在催化脱硫中的研究进展 | 第26-28页 |
·电子束在烟气脱硫中的研究进展 | 第26页 |
·脉冲电晕放电在脱硫中的研究进展 | 第26-28页 |
·脉冲电晕等离子体氧化加氨脱硫的研究进展 | 第27页 |
·脉冲电晕等离子体催化还原脱硫的研究进展 | 第27-28页 |
·光催化自由基在脱硫中的研究进展 | 第28-31页 |
·SO_2的光化学反应机制 | 第28-29页 |
·TiO_2光催化反应过程的研究进展 | 第29-31页 |
·真空紫外光源和光解烟气组分产生自由基的研究进展 | 第31-36页 |
·真空紫外光源的研究进展 | 第31-34页 |
·真空紫外光源主要性能及影响因素 | 第32-33页 |
·真空紫外光源性能的检测 | 第33-34页 |
·真空紫外光光解烟气自由基的研究进展 | 第34-35页 |
·烟气脱硫过程中的SO_2自由基反应行为研究进展 | 第35-36页 |
·选择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36-37页 |
·实验研究的思路结构 | 第37-40页 |
第二章 真空紫外光化学反应器 | 第40-53页 |
·引言 | 第40页 |
·真空紫外光反应器设计与研究 | 第40-48页 |
·光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 | 第40-41页 |
·光化学反应器的分类 | 第41-42页 |
·光化学反应器模型 | 第42-44页 |
·光源模型 | 第42-44页 |
·辐射能传递模型 | 第44页 |
·光化学反应器最低光能的估算 | 第44-45页 |
·真空紫外光反应器的设计研究 | 第45-48页 |
·光能转换器 | 第46-47页 |
·电光源 | 第47-48页 |
·新型光化学反应器的研究与应用 | 第48-51页 |
·光谱强度的标定实验 | 第48-49页 |
·光解CO_2的光化学反应研究 | 第49-51页 |
·影响光化学反应器的设计因素 | 第51-52页 |
·光源 | 第51页 |
·窗口材料 | 第51-52页 |
·反应器工艺参数 | 第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三章 光化学反应器在光解反应中的应用研究 | 第53-66页 |
·引言 | 第53页 |
·实验部分 | 第53-56页 |
·实验原料 | 第53页 |
·实验仪器 | 第53-54页 |
·实验原理图 | 第54-56页 |
·红外仪原理图 | 第54-55页 |
·实验流程图 | 第55-56页 |
·新型光化学反应器的研究应用 | 第56-65页 |
·光解CO_2的光化学反应研究.. | 第56-60页 |
·光解CO_2+CH_4的光化学反应研究.. | 第60-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四章 光解SO_2及混合气体的自由基反应行为研究 | 第66-80页 |
·引言 | 第66页 |
·实验部分 | 第66-70页 |
·光解SO_2产生自由基的过程论证 | 第66页 |
·实验研究的反应系统 | 第66-67页 |
·光解反应中光源选择的过程论证.. | 第67页 |
·实验原料与设备.. | 第67-68页 |
·近紫外光化学反应器与光化学反应研究 | 第68-69页 |
·近紫外光化学反应器 | 第68页 |
·光化学反应实验研究.. | 第68-69页 |
·光化学反应研究的数据分析检测. | 第69页 |
·实验取样数据的可靠性分析 | 第69-70页 |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70-73页 |
·SO_2自由基与SO_2的作用研究 | 第70-71页 |
·SO_2自由基与SO_2+02反应体系的作用研究 | 第71页 |
·SO_2自由基与SO_2+CO反应体系的作用研究 | 第71-72页 |
·SO_2自由基与SO_2+02+CO反应体系的作用研究 | 第72-73页 |
·光解SO_2自由基反应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 第73-79页 |
·SO_2自由基反应路径分析研究 | 第73-76页 |
·SO_2自由基反应的影响因素 | 第76-79页 |
·O_2对SO_2自由基反应的作用研究 | 第76-77页 |
·CO对SO_2自由基反应的影响 | 第77-78页 |
·O_2和CO对SO_2自由基反应的作用研究 | 第78-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五章 光解丙酮对混合烟气中SO_2自由基反应的影响 | 第80-88页 |
·引言 | 第80页 |
·实验部分 | 第80-83页 |
·实验研究的反应系统 | 第80页 |
·光解反应中光源选择的过程论证 | 第80-81页 |
·实验原料.. | 第81页 |
·光化学反应实验流程及实验研究.. | 第81页 |
·光化学反应研究的数据分析检测 | 第81-83页 |
·实验结果分析研究 | 第83-86页 |
·丙酮+ (CO_2+SO_2+O_2+N_2) 混合体系中的自由基反应作用研究 | 第83-84页 |
·丙酮+ (CO_2+SO_2+O_2+N_2) 混合体系光解产物的质谱结果与分析 | 第84-86页 |
·光解丙酮产生自由基机理分析研究 | 第86-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六章 氧存在下掺杂Cu-LaC003的催化性能研究 | 第88-100页 |
·引言 | 第88页 |
·实验部分 | 第88-91页 |
·试剂及原料 | 第88页 |
·仪器 | 第88-90页 |
·催化剂制备工艺 | 第90页 |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装置 | 第90-91页 |
·光电子能谱实验(XPS).. | 第9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1-95页 |
·La3d的XPS结果分析 | 第91-92页 |
·s_(2p)的XPS分析结果 | 第92-93页 |
·Co 的XPS 分析结果 | 第93-94页 |
·Cu 的XPS 分析结果 | 第94-95页 |
·掺杂Cu 催化剂样品的SEM 表征分析.. | 第95页 |
·氧存在下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研究.. | 第95-99页 |
·氧存在下预硫化中毒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研究.. | 第95-97页 |
·氧存在下预处理过程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97-98页 |
·氧存在下掺杂催化剂对反应中间产物的影响.. | 第98-99页 |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第七章 氧存在下掺杂Fe、Ti、Cu-LaCoO_3催化剂研究 | 第100-121页 |
·引言 | 第100页 |
·实验部分 | 第100-102页 |
·试剂与原料 | 第100-101页 |
·仪器 | 第101页 |
·催化剂制备工艺 | 第101页 |
·催化剂活性评价装置 | 第101-102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02-114页 |
·预处理条件对催化剂活性及使用寿命的影响研究.. | 第102-114页 |
·含氧预硫化温度与相应催化剂失活时间的关系.. | 第102-105页 |
·含氧预硫化时间与相应催化剂失活时间的关系 | 第105-108页 |
·预处理过程对催化剂使用寿命的影响研究分析 | 第108-112页 |
·催化剂经掺杂前后COS 产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 | 第112-114页 |
·催化剂表征与结果分析 | 第114-120页 |
·SEM 表征结果 | 第114-117页 |
·催化剂XPS 表征 | 第117-118页 |
·催化剂XRD 表征 | 第118-120页 |
·本章小结 | 第120-121页 |
第八章 CO还原SO_2反应的催化剂失活机理与动力学研究 | 第121-128页 |
·引言 | 第121页 |
·固体催化剂的失活类型 | 第121-122页 |
·固体催化剂失活反应动力学速率方程 | 第122-124页 |
·掺杂Fe催化剂LaCo_(0.9)Fe_(0.1)O_3上失活反应动力学研究 | 第124-125页 |
·催化剂失活及氧存在下催化作用机理研究 | 第125-128页 |
第九章 全文总结与回顾 | 第128-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42页 |
本论文新颖之处 | 第142-143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的情况说明 | 第143-144页 |
致 谢 | 第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