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经舒汤药理学研究 | 第1-25页 |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英文摘要 | 第7-8页 |
论文正文 | 第8-25页 |
1. 前言 | 第8-10页 |
2. 材料 | 第10-11页 |
3. 方法与结果 | 第11-23页 |
3.1 经舒汤水煎浸膏的提取 | 第11页 |
3.2 经舒汤急性毒性的研究 | 第11页 |
3.3 经舒汤镇痛作用的研究 | 第11-13页 |
3.4 经舒汤抗痛经作用的研究 | 第13-15页 |
3.4.1 经舒汤对催产素致小鼠类痛经反应的影响 | 第13页 |
3.4.2 经舒汤对 PGF2α致小鼠类痛经反应的影响 | 第13-15页 |
3.4.3 经舒汤对催产素致大鼠类痛经反应的影响 | 第15页 |
3.5 经舒汤对类痛经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 第15-17页 |
3.6 经舒汤抗炎症作用的研究 | 第17-19页 |
3.6.1 经舒汤对大鼠棉球肉芽肿反应的影响 | 第17页 |
3.6.2 经舒汤对巴豆油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 第17-19页 |
3.7 经舒汤对大鼠子宫、卵巢发育的影响 | 第19页 |
3.8 经舒汤对大鼠离体子宫活动的影响 | 第19-23页 |
3.8.1 经舒汤对大鼠离体子宫自发活动的影响 | 第19-21页 |
3.8.2 经舒汤对大鼠离体子宫痉挛活动的影响 | 第21-23页 |
4. 讨论 | 第23页 |
5. 结论 | 第23页 |
6. 参考文献 | 第23-25页 |
第二部分 经舒汤不同极性组分镇痛、抗痛经作用的研究 | 第25-35页 |
中文摘要 | 第25-26页 |
英文摘要 | 第26-27页 |
论文正文 | 第27-35页 |
1. 前言 | 第27-28页 |
2. 材料 | 第28页 |
3. 方法与结果 | 第28-33页 |
3.1 经舒汤不同极性组分的分离 | 第28-29页 |
3.2 经舒汤多糖的分离 | 第29页 |
3.3 经舒汤不同极性组分及多糖镇痛作用的研究 | 第29页 |
3.4 经舒汤不同极性组分及多糖抗痛经作用的研究 | 第29-33页 |
4. 讨论 | 第33-34页 |
5. 结论 | 第34页 |
6. 参考文献 | 第34-35页 |
第三部分 经舒汤单味药活性成分单体及混合物体外肠吸收的研究 | 第35-54页 |
中文摘要 | 第35-36页 |
英文摘要 | 第36-37页 |
论文正文 | 第37-54页 |
1. 前言 | 第37-40页 |
2. 材料 | 第40页 |
3. 方法与结果 | 第40-50页 |
3.1 体外肠吸收模型-Caco-2单层细胞模型建立 | 第40-44页 |
3.1.1 Caco-2细胞培养 | 第41页 |
3.1.2 Caco-2单层细胞模型的建立方法 | 第41-44页 |
3.2 经舒汤单味药活性成分在体外肠吸收模型-Caco-2细胞模型的吸收的研究 | 第44-50页 |
3.2.1 含量测定方法学的建立 | 第44-47页 |
3.2.2 体外肠吸收模型-Caco-2细胞模型的吸收的研究 | 第47-50页 |
4. 讨论 | 第50-51页 |
5. 结论 | 第51-52页 |
6. 参考文献 | 第52页 |
7. 研究讨论 | 第52-54页 |
第四部分 文献综述 | 第5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声明 | 第66-67页 |
个人发表学术论文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