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移动通信论文

分布式Mobile IP与MPLS集成方案研究

第一章 绪论第1-15页
   ·技术背景第8-10页
     ·Mobile IP 技术背景第8-9页
     ·MPLS 技术背景第9-1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相关术语第11-13页
   ·分布式 Mobile IP 路由方案中存在的问题第13-14页
   ·本文的目标及所做的工作第14-15页
     ·目标第14页
     ·所做的工作第14-15页
第二章 现有的 Mobile IP 方案及分析第15-29页
   ·传统 Mobile IP第15-18页
     ·基本思想第15-17页
     ·Mobile IP 协议解决主机移动性存在的缺陷第17-18页
       ·地址空间问题第17-18页
       ·注册过程所带来的网络信令增多的问题第18页
       ·其它问题第18页
   ·IPv6 协议下的主机移动性第18-25页
     ·IPv6 协议基本报头第18-20页
     ·Mobile IPv6 协议工作原理第20-25页
       ·Mobile IPv6 与 Mobile IPv4 在路由问题上的差异第20-21页
       ·移动 IPv6 协议工作原理第21-22页
       ·Mobile IPv6 中的“布告”第22-24页
       ·“布告”功能带来的问题第24-25页
   ·Mobile IP 分布式路由方案第25-29页
     ·原理第25-26页
     ·分布式路由方案的工作机制第26-28页
     ·此方案的优势第28页
     ·此方案存在的问题第28-29页
第三章 已有的 Mobile IP 和 MPLS 集成方案第29-35页
   ·Mobile IP 和MPLS 简单集成方案第29-30页
     ·注册过程第29页
     ·数据包传送过程第29-30页
     ·移动节点在外地代理之间的切换第30页
     ·该方案中存在的问题第30页
     ·此方案值得借鉴之处第30页
   ·Mobile IPv6 和 MPLS 集成方案第30-35页
     ·数据包传送过程第30-33页
       ·CN 发送数据第30-32页
       ·MN 发送数据第32-33页
     ·平滑切换第33页
     ·该方案存在的问题第33-34页
     ·此方案值得借鉴之处第34-35页
第四章 分布式 Mobile IP 与 MPLS 集成方案第35-49页
   ·总述第35-40页
     ·方案总体架构第35-36页
     ·底层网络媒介第36页
     ·此方案所涉及的功能实体第36-38页
     ·此集成方案的工作机制第38-40页
       ·本方案使用的新扩展第38-39页
         ·CN 列表扩展第38页
         ·RA 地址扩展第38-39页
       ·此方案的工作过程简述第39-40页
   ·注册过程第40-46页
     ·移动节点获取转交地址第40-41页
     ·LA 和RA 上的当前用户列表VL第41-43页
     ·MN 在同一RA 域内切换LA 的过程第43-44页
     ·MN 在不同RA 域内切换LA 的过程第44-46页
   ·数据通信的初始化第46-47页
     ·MN 发起数据通信第46页
     ·CN 发起数据通信第46-47页
   ·数据包的封装和传输第47-49页
     ·用 MPLS 封装代替 IP in IP 封装第47页
     ·用 MPLS 封装代替最小 IP 封装第47-49页
第五章 方案仿真第49-60页
   ·OPNET Modeler 仿真软件的使用第49-51页
     ·简介第49页
     ·使用 Modeler 进行仿真的流程第49-51页
   ·本文仿真方案第51-60页
     ·拓扑结构及仿真模型第51-52页
     ·仿真设计第52-53页
     ·仿真结果分析第53-60页
       ·网络吞吐率明显提高第53-56页
       ·注册时间间隔显著减小第56-57页
       ·LSP 切换次数显著减少第57-58页
       ·乱序包和重传包显著减少第58-60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3页
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说明第63-64页
附录第64-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跨国公司国外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研究
下一篇:纺织企业物流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