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主要品质性状和产量性状杂种优势及其相关性的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10页 |
| 前言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 ·小麦品质性状杂种优势研究 | 第11-15页 |
| ·籽粒蛋白质含量 | 第11-12页 |
| ·干(湿)面筋含量 | 第12-13页 |
| ·沉淀值 | 第13页 |
| ·面团流变学特性 | 第13-15页 |
| ·小麦产量性状杂种优势研究 | 第15-16页 |
| ·单株穗数 | 第15页 |
| ·穗粒数 | 第15页 |
| ·千粒重 | 第15-16页 |
| ·主要品质性状与单株产量的关系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7-19页 |
| ·供试材料 | 第17页 |
| ·田间试验设计 | 第17页 |
| ·主要产量性状调查 | 第17页 |
| ·主要品质性状测定 | 第17-18页 |
| ·统计分析 | 第18-19页 |
| ·杂种优势测定 | 第18页 |
| ·统计及亲子相关分析 | 第18页 |
| ·配合力分析 | 第18-19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19-34页 |
| ·杂种优势分析 | 第19-21页 |
| ·单株产量及其产量因素杂种优势分析 | 第19-20页 |
| ·主要品质性状杂种优势研究 | 第20页 |
| ·不同组合类型间流变学特性的杂种优势分析 | 第20-21页 |
| ·亲子相关和回归分析 | 第21-23页 |
| ·杂种F_1代性状间相关分析 | 第23-26页 |
| ·产量及产量因素间的相关性 | 第23页 |
| ·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 | 第23-24页 |
| ·性状间的简单相关分析 | 第24-25页 |
| ·性状间的典型相关分析 | 第25-26页 |
| ·配合力分析 | 第26-31页 |
| ·配合力方差分析 | 第26页 |
| ·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分析 | 第26-27页 |
| ·亲本主要性状的表现与一般配合力的关系 | 第27-29页 |
| ·特殊配合力效应值分析 | 第29-31页 |
| ·组合间特殊配合力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 第31页 |
| ·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和F_1杂种表型值的关系 | 第31页 |
| ·亲本评价 | 第31-34页 |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34-36页 |
| ·品质性状杂种优势及其配合力研究 | 第34页 |
| ·从亲子相关角度探讨强优势组合亲本的选配规律 | 第34-35页 |
| ·杂种F_1性状间的相关性研究 | 第35页 |
| ·亲本评价 | 第35页 |
|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其尚待研究的问题 | 第35-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41页 |
| 致谢 | 第41-42页 |
| 作者简介 | 第42-43页 |
| 导师评语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