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一章 蛋白质标记荧光探针研究综述 | 第13-35页 |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 第13页 |
·人血清白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 第13-14页 |
·蛋白质标记荧光探针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 第14-33页 |
·香豆素类 | 第15-16页 |
·荧光素类荧光探针 | 第16-18页 |
·罗丹明类荧光探针 | 第18-20页 |
·色氨酸类荧光探针 | 第20-21页 |
·花菁类荧光探针 | 第21-22页 |
·萘类衍生物荧光探针 | 第22-24页 |
·卟啉类荧光探针 | 第24-25页 |
·芘及其衍生物 | 第25-26页 |
·中性红及其衍生物 | 第26页 |
·氟硼二吡咯(BODIPY)类荧光探针 | 第26-27页 |
·方酸菁类荧光探针 | 第27-29页 |
·噻嗪和恶嗪类染料 | 第29-30页 |
·稀土离子 | 第30-31页 |
·金属纳米粒子 | 第31-32页 |
·磁性荧光纳米探针 | 第32页 |
·荧光量子点探针 | 第32-33页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创新点 | 第33-35页 |
第二章 荧光素钠标对人血清蛋白识别作用的光谱研究及分析应用 | 第35-47页 |
·引言 | 第35-36页 |
·实验部分 | 第36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36页 |
·光谱测定 | 第3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6-46页 |
·HSA对SF的猝灭机理的研究 | 第36-39页 |
·SF与HSA的结合作用力类型 | 第39-41页 |
·SF与HSA间的能量转移率 | 第41页 |
·SF对HSA构象的影响 | 第41-43页 |
·HSA检测及分析应用 | 第43-44页 |
·pH及共存物质的影响 | 第44-45页 |
·回收率测定及实际样品分析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三章 新型1,8-萘酰亚胺蛋白质识别荧光探针的研究及分析应用 | 第47-68页 |
·引言 | 第47-48页 |
·实验部分 | 第48-50页 |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48页 |
·探针1,2的合成及表征 | 第48-49页 |
·光谱测定 | 第49-50页 |
·DFT计算 | 第5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0-66页 |
·探针分子的溶剂化作用 | 第50-53页 |
·探针1和2发光机理 | 第53-54页 |
·探针分子与HSA结合机理的研究 | 第54-56页 |
·结合位点的确定 | 第56-58页 |
·结合作用力类型 | 第58-59页 |
·探针分子对HSA构象的影响 | 第59-61页 |
·分析应用 | 第61-64页 |
·干扰物质的影响 | 第64-66页 |
·实际样品测定 | 第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四章 土大黄苷、麦角甾酮与HSA相互作用的研究与分析应用 | 第68-90页 |
·引言 | 第68-69页 |
·实验部分 | 第69-70页 |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69页 |
·光谱测定 | 第69页 |
·理论计算 | 第69-7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0-88页 |
·药物分子的溶剂化效应 | 第70-74页 |
·RA和ergone对HSA猝灭机理的研究 | 第74-77页 |
·药物与HSA相互作用的结合位点 | 第77-78页 |
·结合作用力类型 | 第78-80页 |
·药物与HSA间的能量转移 | 第80-81页 |
·金属离子对RA和ergone与HSA结合作用的影响 | 第81-82页 |
·RA和ergone对HSA构象的影响 | 第82-85页 |
·分析应用 | 第85-87页 |
·共存物质的影响 | 第87-88页 |
·实际样品测定 | 第88页 |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 | 第90-93页 |
·结论 | 第90-91页 |
·建议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10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09-112页 |
致谢 | 第112-113页 |
作者简介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