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 一、 引言 | 第8-10页 |
| (一) 研究的缘起 | 第8-9页 |
| (二) 本文的分析架构 | 第9-10页 |
| 二、 现代化:民族主义起源的历史动力 | 第10-14页 |
| (一) 什么是民族和民族主义 | 第11-12页 |
| 1、民族 | 第11页 |
| 2、民族主义 | 第11-12页 |
| (二) 民族主义起源的两种历史类型:西欧型和非西欧型 | 第12-14页 |
| 1 、西欧型的民族主义 | 第12-13页 |
| 2 、非西欧型的民族主义 | 第13-14页 |
| 三、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 第14-17页 |
| (一)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产生的背景 | 第14-16页 |
| 1 、“天下主义”与“夷夏之辨” | 第14-15页 |
| 2 、王朝国家 | 第15-16页 |
| (二)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产生的原因 | 第16-17页 |
| 1 、敌人与老师:中国人对西方入侵的角色体验 | 第16页 |
| 2 、近代中国国家认同的形成 | 第16-17页 |
| 四、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历史形态与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 | 第17-25页 |
| (一) 以器物现代化为诉求的民族主义 | 第17-19页 |
| 1、“中体西用”与洋务运动 | 第17-18页 |
| 2、为什么失败 | 第18-19页 |
| (二) 以制度现代化为诉求的民族主义 | 第19-21页 |
| 1 、从戊戌变法到清末新政 | 第19-21页 |
| 2 、辛亥革命 | 第21页 |
| (三) 以人的现代化为诉求的民族主义 | 第21-24页 |
| 1 、反传统 | 第22-23页 |
| 2 、现代价值的重建 | 第23-24页 |
| (四) 结论:防御型的民族主义与防御型的现代化 | 第24-25页 |
| 五、 作为现代性的反面:反思近代中国民族主义 | 第25-33页 |
| (一) 近代中国政治激进主义的狂飙演进 | 第26-28页 |
| (二) “开明专制”与近代中国民主化 | 第28-31页 |
| 1、“开明专制”的诱惑 | 第28-29页 |
| 2、“开明专制”的恶果 | 第29-30页 |
| 3、播下龙种,收获跳蚤 | 第30-31页 |
| (三) 义和团的教训 | 第31-33页 |
| 1 、反理性的民族主义 | 第31-32页 |
| 2 、“义和团民族主义”的幽灵 | 第32-33页 |
| 六、 结 语:中国现代化需要什么样的民族主义? | 第33-36页 |
| 注释 | 第36-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 后记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