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正文 | 第9-7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第一节 近海富营养化及主要成因 | 第9-12页 |
第二节 富营养化理论研究基础 | 第12-14页 |
第三节 胶州湾概述 | 第14-17页 |
第二章 调查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 调查站位和调查时间 | 第17页 |
2 采样和分析方法 | 第17-18页 |
3 历史数据的获得 | 第18页 |
4 相关数据的获得 | 第18-19页 |
第三章 胶州湾水域富营养化特征 | 第19-49页 |
第一节 春季胶州湾营养盐及其结构特征 | 第19-25页 |
1 营养盐分布特征 | 第19-23页 |
2 营养盐结构特征 | 第23-25页 |
第二节 夏季胶州湾营养盐及其结构特征 | 第25-31页 |
1 营养盐分布特征 | 第25-29页 |
2 营养盐结构特征 | 第29-31页 |
第三节 秋季胶州湾营养盐及其结构特征 | 第31-36页 |
1 营养盐分布特征 | 第31-34页 |
2 营养盐结构特征 | 第34-36页 |
第四节 冬季胶州湾营养盐及其结构特征 | 第36-44页 |
1 营养盐分布特征 | 第36-41页 |
2 营养盐结构特征 | 第41-44页 |
第五节 营养盐及其结构的季节变化与叶绿素 a 的关系 | 第44-47页 |
1 营养盐的季节变化与叶绿素a的关系 | 第44页 |
2 营养盐结构的季节变化与叶绿素a的关系 | 第44-47页 |
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胶州湾水域富营养化水平的评价 | 第49-57页 |
第一节 海洋水域富营养化水平评价方法 | 第49-51页 |
第二节 用简易模糊数学模型综合评价胶州湾水域营养水平 | 第51页 |
·年胶州湾水域富营养化水平评价 | 第51-53页 |
·年胶州湾水域富营养化水平评价 | 第53-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胶州湾营养盐及其结构的长期变化 | 第57-64页 |
第一节 胶州湾营养盐的长期变化 | 第57-61页 |
1 各形式溶解无机氮的长期变化 | 第57-59页 |
2 活性磷酸盐的长期变化 | 第59页 |
3 活性硅酸盐的长期变化 | 第59-61页 |
第二节 胶州湾营养盐结构的长期变化 | 第61-62页 |
小结 | 第62-64页 |
第六章 胶州湾富营养化的形成机制 | 第64-70页 |
第一节 Si 在胶州湾富营养化形成中的作用 | 第64页 |
第二节 陆地径流输入对胶州湾富营养化形成的作用 | 第64-66页 |
第三节 点源污染输入对胶州湾富营养化形成的作用 | 第66页 |
第四节 降水输入对胶州湾富营养化形成的作用 | 第66-67页 |
第五节 海水养殖对胶州湾富营养化形成的作用 | 第67-68页 |
第六节 沉积物释放对胶州湾富营养化形成的作用 | 第68-69页 |
小结 | 第69-70页 |
总结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发表论文目录 | 第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