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20页 |
·引言 | 第11页 |
·氢能简介 | 第11-13页 |
·氢的储存方式简介 | 第13-14页 |
·储氢合金的研究与发展 | 第14-20页 |
·稀土系储氢合金(AB_5) | 第15-16页 |
·LaNi_5系合金 | 第15-16页 |
·MmNi_5系合金 | 第16页 |
·钛系合金(AB和AB_2) | 第16-17页 |
·TiFe系合金(AB) | 第16-17页 |
·TiMm系合金(AB_2) | 第17页 |
·镁系合金 | 第17-20页 |
第二章 机械合金化镁系储氢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20-38页 |
·引言 | 第20-21页 |
·纯镁储氢体系 | 第21-25页 |
·纯镁-氢体系 | 第21-24页 |
·合金化后的镁-氢系 | 第24-25页 |
·镁基二元储氢合金 | 第25-28页 |
·镁-镍二元储氢合金 | 第25-27页 |
·镁-稀土二元储氢合金 | 第27-28页 |
·镁基三元及多元储氢合金 | 第28-31页 |
·镁-镍三元和多元储氢合金 | 第28-30页 |
·镁-稀土三元和多元复合储氢材料 | 第30-31页 |
·Mg-Ti-Fe系储氢合金 | 第31-32页 |
·有机改性的镁基储氢合金 | 第32-36页 |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 第36-38页 |
第三章 实验方法,仪器及设备 | 第38-42页 |
·镁-镍系合金的制备 | 第38页 |
·合金原料 | 第38页 |
·机械合金化制备方法 | 第38页 |
·储氢性能的测试 | 第38-40页 |
·测试系统的组成 | 第38-39页 |
·合金总吸氢量的测定 | 第39-40页 |
·压力组成等温线(P-C-T) | 第40页 |
·仪器分析 | 第40-42页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40页 |
·粒度分析 | 第40-41页 |
·SEM扫描电镜分析 | 第41-42页 |
第四章 Mg_2Ni合金的机械合金化合成情况以及储氢性能 | 第42-57页 |
·球磨参数选取对合金合成的影响 | 第42-44页 |
·球磨转速的选取 | 第42-43页 |
·球料比的选取 | 第43-44页 |
·球磨后合金的结构表征和储氢性能 | 第44-47页 |
·球磨前后合金的XRD分析 | 第44-45页 |
·球磨前后合金的SEM分析 | 第45-47页 |
·Mg_2Ni合金的活化性能以及储氢性能 | 第47-54页 |
·Mg_2Ni合金的活化性能 | 第47-48页 |
·Mg_2Ni合金的吸放氢性能 | 第48-52页 |
·氢化物的热力学参数计算 | 第52-54页 |
·Mg_2Ni合金氢化物结构分析 | 第54-57页 |
·Mg_2Ni合金吸氢前后粒度的变化 | 第54-56页 |
·Mg_2Ni合金吸氢后的XRD分析 | 第56-57页 |
第五章 Mg-Ni-Cu三元合金的机械合金化合成情况和储氢性能 | 第57-63页 |
·球磨时间对合金的合成的影响 | 第57-60页 |
·Mg-Ni-Cu三元合金的吸放氢性能 | 第60-62页 |
·Mg-Ni-Cu三元合金热力学性质 | 第62-63页 |
第六章 镁化合物在分子筛表面的分散 | 第63-67页 |
·引言 | 第63-64页 |
·实验步骤 | 第6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4-67页 |
第七章 主要结论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