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7-20页 |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7-8页 |
·研究背景 | 第7页 |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8-17页 |
·国外相关理论述评 | 第8-9页 |
·国内相关理论述评 | 第9-17页 |
·研究内容与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17-18页 |
·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研究框架 | 第18页 |
·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18页 |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8-20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流通现代化的基本理论 | 第20-27页 |
·流通的相关理论 | 第20-22页 |
·流通理论的演变 | 第20-21页 |
·流通与流通业概念的界定 | 第21-22页 |
·流通现代化的相关理论 | 第22-25页 |
·流通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 | 第22-23页 |
·现代流通与传统流通的区别 | 第23-24页 |
·流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 第24-25页 |
·流通现代化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 第25-27页 |
·流通现代化能够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 第25页 |
·流通现代化能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 第25页 |
·流通现代化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资源整合能力 | 第25-26页 |
·流通现代化是尽快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流通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的构建 | 第27-32页 |
·评价流通现代化水平的具体指标分析 | 第27-29页 |
·流通规模指标 | 第27页 |
·流通效率指标 | 第27-28页 |
·流通方式指标 | 第28页 |
·流通结构指标 | 第28-29页 |
·流通贡献率指标 | 第29页 |
·流通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9-32页 |
·流通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 第29-30页 |
·流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 第30-32页 |
第四章 山东省流通现代化水平的指标评价分析 | 第32-55页 |
·山东省发展现代流通业的现状与问题 | 第32-40页 |
·山东省流通产业发展现状 | 第32-33页 |
·山东省发展现代流通业的SWOT分析 | 第33-38页 |
·山东省流通现代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8-40页 |
·山东省流通现代化水平的评价指标分析 | 第40-49页 |
·流通规模指标 | 第40-41页 |
·流通效率指标 | 第41-42页 |
·流通方式指标 | 第42-44页 |
·流通结构指标 | 第44-46页 |
·流通贡献度指标 | 第46-49页 |
·山东省流通现代化的主要指标与其他省份(直辖市)的比较 | 第49-52页 |
·山东省流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分析 | 第52-55页 |
第五章 山东省推进流通现代化的对策建议 | 第55-61页 |
·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 第55-56页 |
·完善流通产业发展的法律体系 | 第55-56页 |
·加强政府的政策引导 | 第56页 |
·运用现代流通方式,加快推进流通企业现代化发展 | 第56-59页 |
·建立大流通格局,提高流通企业核心竞争力 | 第56-57页 |
·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推进流通方式的创新 | 第57-58页 |
·以信息化建设推进流通现代化进程 | 第58页 |
·实施人才战略,提高流通业从业人员素质 | 第58-59页 |
·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 | 第59-61页 |
·树立正确的流通观 | 第59页 |
·加强流通行业协会的监管作用,营造诚信的市场环境 | 第59页 |
·加快发展农村市场,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 第59-60页 |
·采用环保技术,大力发展绿色流通 | 第60-61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第61-63页 |
·本文结论 | 第61页 |
·研究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硏究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