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植被护坡两种岩生植物土壤植被系统(SVS)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1. 绪论 | 第8-17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植被护坡研究概况 | 第9-11页 |
·植被护坡概念 | 第9页 |
·植被护坡研究进展 | 第9-11页 |
·植被与水土流失 | 第11-13页 |
·研究意义、解决的关键问题及技术路线 | 第13-17页 |
·研究意义及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3-16页 |
·主要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2. 两种岩生植物及生态习性、抗性研究 | 第17-34页 |
·两种岩生植物及生态习性 | 第17-19页 |
·形态特征 | 第17-18页 |
·生态习性 | 第18页 |
·分布及植被区域 | 第18-19页 |
·抗旱性研究 | 第19-29页 |
·研究意义 | 第19页 |
·抗旱形态特征 | 第19-20页 |
·抗旱生理生化 | 第20-21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1-24页 |
·材料 | 第21页 |
·测定指标与方法 | 第21-2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4-28页 |
·形态指标与抗旱性 | 第24-26页 |
·生理生化指标与抗旱性 | 第26-28页 |
·小结 | 第28-29页 |
·抗寒性研究 | 第29-34页 |
·研究意义 | 第29页 |
·生理生化变化及抗寒性鉴定技术 | 第29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9-3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1-34页 |
·电导率测定 | 第31-32页 |
·糖、蛋白质变化 | 第32-34页 |
3. 根系生态学研究 | 第34-66页 |
·土壤微生物 | 第35-39页 |
·微生物作用 | 第35-37页 |
·土壤微生物测定方法及生态分布 | 第37-39页 |
·土壤酶 | 第39页 |
·根系分泌物 | 第39-41页 |
·根系分泌物作用 | 第40页 |
·研究植物根系分泌物的方法 | 第40-41页 |
·研究材料与方法 | 第41-44页 |
·研究地自然概况 | 第41页 |
·试验材料 | 第41-42页 |
·研究方法 | 第42-43页 |
·采样方法 | 第42页 |
·土壤微生物区系分析 | 第42页 |
·土壤酶活性测定 | 第42-43页 |
·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 第43页 |
·土壤微生物主要类群的鉴定 | 第43页 |
·根系分泌物测定 | 第43页 |
·数据处理 | 第43-4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4-61页 |
·土壤微生物数量季节变化 | 第44-47页 |
·金发草土壤微生物数量季节动态变化 | 第44-45页 |
·丛毛羊胡子草土壤微生物数量季节动态变化 | 第45-47页 |
·两种岩生植物土壤微生物优势菌属季节分布 | 第47-50页 |
·土壤酶活性季节变化 | 第50-51页 |
·土壤理化性质季节变化 | 第51-52页 |
·根系分泌物季节动态变化 | 第52-53页 |
·土壤微生物与土壤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 | 第53-56页 |
·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联分析 | 第56-59页 |
·根系分泌物与土壤微生物及土壤环境因子的关联分析 | 第59-61页 |
·小结 | 第61-66页 |
·土壤植被系统中岩石风化作用 | 第61-63页 |
·土壤植被系统中养分循环模式 | 第63-64页 |
·土壤植被系统中的关键因子 | 第64-66页 |
4. 岩生植物治理坡面初步应用 | 第66-78页 |
·实验地概况 | 第66页 |
·基材混合物喷射 | 第66-67页 |
·测定指标 | 第67-68页 |
·野生植物种子鉴定 | 第67页 |
·盖度 | 第67页 |
·成坪速度和时间 | 第67页 |
·物候期观察 | 第67页 |
·抗性 | 第67页 |
·根系测定 | 第67-68页 |
·抗蚀性测定 | 第6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8-78页 |
·野生植物种子鉴定 | 第68-69页 |
·播种量的确定 | 第69-71页 |
·盖度和成坪速度 | 第71-73页 |
·物候期观察 | 第73页 |
·抗性研究 | 第73-74页 |
·根系测定 | 第74-75页 |
·抗蚀性测定 | 第75-78页 |
5. 植被护坡恢复机理与护坡植被综合评价系统探讨 | 第78-89页 |
·植被护坡恢复机理 | 第78-80页 |
·护坡植被综合评价系统探讨 | 第80-89页 |
·综合评价系统的内涵 | 第80-86页 |
·景观评价 | 第80-84页 |
·生态评价 | 第84-86页 |
·综合评价系统的初步应用 | 第86-89页 |
结论 | 第89-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103页 |
ABSTRACT | 第103-105页 |
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项目 | 第105-10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工程研究项目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