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保护学论文--其他防治方法论文

应用虫生真菌防治松墨天牛技术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9页
虫生真菌及松墨天牛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进展(综述)第9-23页
引言第23-25页
材料与方法第25-35页
结果与分析第35-55页
 1 无纺布菌条制作第35-40页
   ·球孢白僵菌抗紫外优良菌株筛选第35-39页
     ·紫外光照射时间的确定第35-36页
     ·初筛第36页
     ·第一次复筛第36-38页
     ·第二次复筛(突变株产孢量的测定)第38页
     ·第三次复筛(生物测定)第38-39页
     ·突变株继代培养后的产孢量测定(遗传稳定性的检测)第39页
   ·无纺布菌条的制作第39-40页
     ·无纺布菌条的质量检验第39-40页
       ·无纺布菌条含孢量及活孢率的测定第39-40页
     ·无纺布菌条上孢子在林间及室内的存活情况第40页
 2 松墨天牛的野外防治试验第40-49页
   ·诱捕试验第40-41页
   ·挂笼试验第41页
   ·林间虫尸感染情况第41-42页
   ·林间无纺布菌条上孢子存活率的变化第42-43页
   ·空气中白僵菌动态监测第43-44页
   ·土壤中白僵菌动态监测第44页
   ·林间僵虫上球孢白僵菌菌体的酯酶同工酶的确定第44-47页
     ·出发株与林间僵虫上球孢白僵菌菌体的酯酶同工酶酶谱的比较第45-47页
   ·试验期间每天天气情况的记载第47-48页
   ·防治效果的调查第48-49页
 3 松墨天牛成虫的生物测定第49-51页
   ·球孢白僵菌对松墨天牛化蛹和羽化的影响第49-50页
   ·松墨天牛成虫虫体几个不同部位与无纺布菌条的接触感染试验第50页
   ·不同虫生真菌的不同菌株对松墨天牛的LT_(50)的测定第50页
   ·金龟子绿僵菌Ma83菌株对松墨天牛成虫的LC_(50)的测定第50-51页
   ·模拟野外环境下金龟子绿僵菌Ma83菌株对松墨天牛的侵染第51页
 4 不同诱捕技术对松墨天牛的诱捕效果研究第51-55页
   ·松墨天牛的种群数量动态第51-52页
   ·不同引诱剂的引诱活性第52-53页
   ·不同诱芯的引诱效果第53-54页
   ·不同诱捕器的引诱效果第54-55页
讨论第55-59页
 1 无纺布菌条的制作第55-56页
   ·高毒力、抗紫外线菌株的筛选第55页
   ·无纺布菌条的培养第55-56页
 2 应用虫生真菌防治松墨天牛技术的研究第56-57页
 3 松墨天牛的生物测定第57-59页
结论第59-61页
 1 高毒力、抗紫外菌株的无纺布菌条制做第59页
 2 不同的放菌方式在野外对松墨天牛成虫的防治试验第59页
 3 松墨天牛的成虫生物测定第59页
   ·不同菌株对松褐天牛幼虫的化蛹率、羽化率的影响第59页
   ·松褐天牛成虫虫体几个不同部位与无纺布菌条的接触感染试验第59页
   ·高毒力虫生真菌菌株对松褐天牛成虫LC50的确定第59页
   ·模拟野外环境对松褐天牛的生物测定第59页
 4 不同诱捕技术对松褐天牛的诱捕效果研究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8页
致谢第68-69页
作者简介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几乎奇异积分正则化算法在多域及接触边界元法中的应用
下一篇:原子核性质奇偶差和超形变全同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