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2页 |
第一章 无形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 | 第12-27页 |
第一节 无形资产的概念和特征 | 第12-15页 |
一、 无形资产的概念和范围 | 第12-13页 |
二、 无形资产的分类和特征 | 第13-14页 |
三、 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评估方法的关系 | 第14-15页 |
第二节 市场法 | 第15-19页 |
一、 市场法适用的前提条件 | 第15-16页 |
二、 市场法资产评估的公式及操作 | 第16-18页 |
三、 我国资产评估不适合运用市场法的质疑 | 第18-19页 |
第三节 成本法 | 第19-22页 |
一、 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 第19-20页 |
二、 成本法资产评估的运作方式 | 第20-22页 |
三、 成本法评估无形资产存在的问题 | 第22页 |
第四节 收益法 | 第22-27页 |
一、 收益法的思路和前提条件 | 第22-23页 |
二、 收益法的基本公式及资产评估应用模型 | 第23-25页 |
三、 收益法的基本参数 | 第25-26页 |
四、 收益法评估无形资产及收益法参数分析 | 第26-27页 |
第二章 专利、商标、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等单项技术资产的评估 | 第27-50页 |
第一节 确定技术类无形资产价值的因素 | 第27-30页 |
一、 技术类无形资产的法律认定 | 第27-29页 |
二、 技术类无形资产价值的经济因素认定 | 第29页 |
三、 技术类无形资产价值的技术因素认定 | 第29页 |
四、 技术资产价值的风险因素认定 | 第29-30页 |
第二节 技术生命周期与技术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 | 第30-40页 |
一、 技术发育期适用的评估方法 | 第30-36页 |
二、 技术成长期技术类无形资产的评估方法 | 第36-37页 |
三、 技术成熟期技术类无形资产的评估方法 | 第37-40页 |
第三节 技术类无形资产评估的收益分成法 | 第40-50页 |
一、 技术收益的分成率 | 第41-42页 |
二、 技术收成分成率的确定 | 第42-44页 |
三、 技术收益分成率确定的方法 | 第44-47页 |
四、 技术收益分成法中分成率确定方法的分析 | 第47-50页 |
第三章 技术类无形资产评估市场法的引入 | 第50-68页 |
第一节 技术市场法概述 | 第50-54页 |
一、 技术市场法的公式和实验使用费率 | 第50-52页 |
二、 技术市场法的特征 | 第52-54页 |
第二节 市场法评估依赖的市场条件已经具备 | 第54-61页 |
一、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和技术市场体制初步建立 | 第54-56页 |
二、 我国技术市场已形成规模,市场交易活跃 | 第56-59页 |
三、 我国高新技术进出口增长迅速,技术贸易形成一定规模 | 第59-61页 |
第三节 技术市场上技术类无形资产参数差异是可比较的 | 第61-64页 |
一、 我国公开市场的有效性和可比性 | 第61-63页 |
二、 技术市场法的比较要素 | 第63-64页 |
第四节 技术市场法案例 | 第64-68页 |
第四章 商誉等整体无形资产评估与收益法主要参数的确定 | 第68-85页 |
第一节 商誉、商标的界定和评估公式 | 第68-70页 |
一、 商誉的界定 | 第68-69页 |
二、 商誉与商标的关系 | 第69-70页 |
三、 商誉评估公式 | 第70页 |
第二节 收益法中收益额的确定 | 第70-76页 |
一、 整体资产价值(包括无形资产价值)由未来现金流动决定 | 第71页 |
二、 现金流量的分类 | 第71-72页 |
三、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以下简称FCFF) | 第72-75页 |
四、 股权投资者现金流量 | 第75-76页 |
第三节 收益期和增长率的研究 | 第76-79页 |
一、 无形资产收益期 | 第77页 |
二、 增长率的确定 | 第77-79页 |
第四节 折现率的分析 | 第79-85页 |
一、 折现率的性质 | 第79-80页 |
二、 折现率的种类 | 第80页 |
三、 股权资本成本的确定: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 第80-82页 |
四、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以下简称WACC)的确定 | 第82-85页 |
结束语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8页 |
后记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