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一、 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教育的重大意义 | 第12-15页 |
(一) 传统道德教育的世界意义 | 第12-13页 |
(二) 传统道德教育在我国的意义 | 第13-15页 |
二、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 | 第15-20页 |
(一) 在人生观上,注重人生价值的实现与努力拼搏的精神较弱共存 | 第16页 |
(二) 在价值观上,讲求奉献社会与关注自我幸福共存 | 第16-17页 |
(三) 在爱国主义情感上,较强的爱国意识和淡薄的社会责任感共存 | 第17页 |
(四) 人际关系上,团结友爱、真诚互助与讲求公理、情感孤独共存 | 第17-18页 |
(五) 在社会公德上,较高的道德认知和较差的道德修养共存 | 第18页 |
(六) 在职业道德上,追求发展、崇尚创造的职业观念与急功近利的求职心理共存 | 第18-19页 |
(七) 在婚恋道德上,独立平等的婚恋观与弱化的家庭责任感共存 | 第19-20页 |
三、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中应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道德 | 第20-30页 |
(一)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为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 第21-28页 |
(二) 对中国传统道德所持的态度 | 第28-30页 |
四、 实现传统道德与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有机结合 | 第30-49页 |
(一) 在教育内容上,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实现优秀传统道德的创造性转换 | 第30-39页 |
(二) 在教育方法上,借鉴传统教育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创新 | 第39-46页 |
(三) 在教育目标上,构建大学生道德教育目标应体现优秀传统道德中的民族精神 | 第46-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