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升平地区登娄库构造精细解释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前言 | 第9-12页 |
第一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2-22页 |
·研究区位置 | 第12-14页 |
·区域地质特征 | 第14-22页 |
·盆地动力学背景及类型 | 第14-15页 |
·盆地构造演化特征 | 第15-19页 |
·断层形成、展布及演化 | 第19-20页 |
·地层层序特征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地震格架的建立与对比 | 第22-33页 |
·地层划分对比的依据 | 第22-23页 |
·层序地层学的指导作用 | 第22-23页 |
·井震联合统层 | 第23页 |
·地震地质统层 | 第23-33页 |
·各组岩性特征 | 第23-25页 |
·地震地质层位标定 | 第25-33页 |
第三章 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 | 第33-54页 |
·基本研究思路及解释流程确定 | 第33页 |
·地震资料精细解释技术 | 第33-37页 |
·全三维地震资料自动追踪解释技术 | 第33页 |
·三维数据体断层解释技术 | 第33-35页 |
·相干体技术 | 第35页 |
·切片技术 | 第35-37页 |
·三维可视化技术 | 第37页 |
·层位解释 | 第37-38页 |
·断层解释 | 第38-43页 |
·断层的识别 | 第38-40页 |
·断层的平面组合 | 第40-41页 |
·断层的解释成果 | 第41-43页 |
·微幅度构造落实方法 | 第43-44页 |
·反射终止线解释 | 第44-46页 |
·成图方法及成图精度分析 | 第46-54页 |
·时间构造图的编制 | 第46-48页 |
·速度参数的求取及构造图的编制 | 第48-54页 |
第四章 卫星-升平地区构造特征研究 | 第54-70页 |
·断裂特征 | 第54-57页 |
·断层的分布和规模 | 第54页 |
·主要断层的描述 | 第54-57页 |
·圈闭特征 | 第57-62页 |
·T4反射层(登娄库组底面)构造 | 第57-58页 |
·T3-2反射层(登娄库组二段顶面)构造 | 第58页 |
·T3-1反射层(登娄库组三段顶面)构造 | 第58-59页 |
·T3反射层(登娄库组四段顶面)构造 | 第59-62页 |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 第62-70页 |
·非均质性参数的求取 | 第62-64页 |
·层内非均质性 | 第64-67页 |
·层间非均质性 | 第67页 |
·平面非均质性 | 第67-70页 |
第五章 有利油气聚集区的预测 | 第70-83页 |
·石油地质特征 | 第70-72页 |
·生烃条件 | 第70页 |
·研究区储层地质概况 | 第70-71页 |
·盖层条件 | 第71页 |
·生储盖组合条件 | 第71-72页 |
·天然气聚集规律认识 | 第72-73页 |
·有利区综合评价 | 第73-75页 |
·目标优选 | 第75-83页 |
结论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详细摘要 | 第89-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