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导论 | 第1-40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28-32页 |
·问题的提出:企业所得税制扭曲所引发的思考 | 第28-30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30-32页 |
·论文确定的思路与方法 | 第32-35页 |
·研究的视角 | 第32-34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34-35页 |
·论文假设的前提 | 第35-37页 |
·基本假设 | 第36页 |
·现实假设 | 第36-37页 |
·论文的主要特色与框架结构 | 第37-40页 |
·主要特色 | 第37-38页 |
·论文框架结构 | 第38-40页 |
1 企业所得税课税的理论分析 | 第40-54页 |
·企业所得课税的理论基础 | 第40-41页 |
·关于企业所得课税的争论 | 第41-43页 |
·企业所得税的本质 | 第43-45页 |
·企业所得税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第45-49页 |
·总所得税税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 第46页 |
·企业所得税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 第46-47页 |
·企业所得税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 第47-49页 |
·企业所得税的发展 | 第49-54页 |
·企业所得税发展的一般趋势 | 第49-50页 |
·我国企业所得税的发展 | 第50-54页 |
2 国际通行企业所得税制度比较分析 | 第54-70页 |
·企业所得税制度改革与发展的一般规律分析 | 第54-56页 |
·所得税制度环境特征比较 | 第56-59页 |
·企业所得税的税制类型比较 | 第59-61页 |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的确定比较 | 第61-68页 |
·对资本利得的税务处理 | 第61-63页 |
·存货的计价 | 第63-64页 |
·坏账准备等八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 | 第64-65页 |
·资产折旧的处理 | 第65-66页 |
·交际费用的处理 | 第66-67页 |
·亏损结转 | 第67-68页 |
·企业所得税税收抵免的比较 | 第68-70页 |
3 我国企业所得税改革的一般构想 | 第70-83页 |
·我国企业所得税改革的基本原则 | 第70-71页 |
·公平原则 | 第70页 |
·尊重国际惯例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 第70-71页 |
·企业所得税法与会计准则相协调的原则 | 第71页 |
·所得税法逐步一体化的原则 | 第71页 |
·我国企业所得税的名称 | 第71-73页 |
·法人所得税 | 第71-72页 |
·法人企业所得税 | 第72页 |
·公司所得税 | 第72-73页 |
·我国企业所得税税负评析 | 第73-74页 |
·我国企业所得税税率设计 | 第74-76页 |
·企业所得税管理体制构想 | 第76-79页 |
·逐步推行所得税法的一体化进程 | 第79-83页 |
4 我国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研究 | 第83-97页 |
·对我国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回顾 | 第83-86页 |
·区域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大放送 | 第83-84页 |
·产业优惠政策简回顾 | 第84-85页 |
·其他主要的税收优惠政策 | 第85-86页 |
·特殊优惠政策 | 第86页 |
·对我国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内容的分析 | 第86-89页 |
·我国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特征 | 第86-87页 |
·对现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思考 | 第87-89页 |
·我国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设计的原则与要求 | 第89-92页 |
·所得税优惠政策设计的基本原则 | 第89-90页 |
·我国所得税优惠政策设计的具体要求 | 第90-92页 |
·我国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设计 | 第92-97页 |
·统一内外有别的所得税优惠政策 | 第92页 |
·保留合理的减免税优惠 | 第92-93页 |
·取消不合理的产业与区域照顾性优惠政策 | 第93-94页 |
·调整区域税收优惠 | 第94页 |
·凸显产业优惠,提升产业竞争力 | 第94-96页 |
·突出投资抵免等所得税优惠政策的运用 | 第96-97页 |
5 企业应纳税所得的确认 | 第97-114页 |
·纳税能力、应纳税所得与会计所得的内涵 | 第97-99页 |
·应纳税所得确认的原则 | 第99-101页 |
·应纳税所得确认模式的选择 | 第101-103页 |
·内税所得确认的方法 | 第103-106页 |
·应税收入的确认方法 | 第103-104页 |
·费用和成本的确认方法 | 第104-106页 |
·应纳税所得的具体确认 | 第106-109页 |
·应税收入的具体确认 | 第106-108页 |
·允许扣除的费用、损失的具体确认 | 第108-109页 |
·几个特殊内容的确认 | 第109-114页 |
·关于资本公积是否确认企业所得税的应税所得问题 | 第109-111页 |
·关于资产和债务重组所得的确认 | 第111-112页 |
·关于不准予扣除费用的确认 | 第112-114页 |
6 企业应纳税所得的计量 | 第114-127页 |
·应纳税所得的一般计量理论分析 | 第114-127页 |
·应纳税所得计量的规则研究 | 第115-117页 |
·关于费用计量中的特例及其改革设想 | 第117-124页 |
·关于资本利得的单独计量问题 | 第124-127页 |
7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研究 | 第127-148页 |
·所得税会计目标 | 第127-128页 |
·永久性差异与时间性差异 | 第128-132页 |
·所得税跨期摊派的方法 | 第132-136页 |
·应付税款法(Taxes Payable Method) | 第132-133页 |
·纳税影响会计法(Tax Effect Accounting Method) | 第133-136页 |
·对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几点认识 | 第136-138页 |
·特殊项目的所得税会计处理 | 第138-142页 |
·八项资产减值准备的所得税会计处理 | 第138-140页 |
·投资抵免的所得税会计处理 | 第140-142页 |
·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国际比较 | 第142-148页 |
8 企业所得税报表编列 | 第148-167页 |
·所得税会计报表的功能 | 第148-149页 |
·全面提供企业的纳税信息 | 第148页 |
·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盈利负担 | 第148-149页 |
·综合反映企业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 | 第149页 |
·所得税会计报表编列的原则 | 第149-151页 |
·真实合法性原则 | 第149-150页 |
·政策性原则 | 第150页 |
·完整性原则 | 第150-151页 |
·重要性原则 | 第151页 |
·所得税报表的类别 | 第151-163页 |
·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 | 第151-159页 |
·企业所得税纳税优惠政策表 | 第159-160页 |
·企业与关联企业业务往来申报表 | 第160-162页 |
·在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上的填列 | 第162-163页 |
·所得税会计的信息披露 | 第163-164页 |
·资产减值准备与资产计价、摊销方法披露 | 第163页 |
·永久性差异与时间性差异的披露 | 第163页 |
·披露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适用条款与政策变动 | 第163-164页 |
·当期所得税资产与负债 | 第164页 |
·所得税会计报表的分析 | 第164-167页 |
·应税所得变动的分析 | 第164页 |
·税收政策变动的分析 | 第164-165页 |
·依法纳税与依法征税情况分析 | 第165-167页 |
参考文献 | 第167-170页 |
后记 | 第1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