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前言 | 第7页 |
1 变频调速理论 | 第7-15页 |
·概述 | 第7-8页 |
·变频调速的基本控制方式 | 第8-10页 |
·基频以下调速 | 第9页 |
·基频以上调速 | 第9-10页 |
·变频器的分类及发展概况 | 第10-15页 |
·间接变频装置 | 第11-12页 |
·直接变频装置 | 第12-14页 |
·电压源和电流源变频器 | 第14-15页 |
·电压源变频器 | 第14页 |
·电流源变频器 | 第14-15页 |
2 SPWM控制技术 | 第15-22页 |
·PWM技术概览 | 第15-17页 |
·电流跟踪控制PWM简介 | 第15-16页 |
·消除特定谐波法简介 | 第16页 |
·谐波效应最小法简介 | 第16-17页 |
·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简介 | 第17页 |
·SPWM逆变器 | 第17-22页 |
·工作原理 | 第17-20页 |
·脉宽调制的制约条件 | 第20-21页 |
·SPWM逆变器的调制方式 | 第21-22页 |
·同步调制 | 第21页 |
·异步调制 | 第21-22页 |
·分段同步调制 | 第22页 |
3 功率器件的选用 | 第22-33页 |
·概述 | 第22-23页 |
·晶体管模块(双极性晶体管) | 第23页 |
·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 | 第23-24页 |
·智能功率模块IPM(Intelligent Power Module) | 第24-33页 |
·智能功率技术 | 第24-26页 |
·IPM安全工作区 | 第26-28页 |
·开关安全工作区 | 第27-28页 |
·短路安全工作区 | 第28页 |
·IPM的自保护功能 | 第28-33页 |
·自保护特点 | 第28-29页 |
·控制电源欠压锁定(UV) | 第29-30页 |
·过热保护 | 第30-31页 |
·过流保护 | 第31-32页 |
·短路保护 | 第32-33页 |
4 8XC196MC单片机的介绍 | 第33-53页 |
·16位单片机概述 | 第33-36页 |
·80C196MC介绍 | 第36-53页 |
·事件处理器阵列(EPA) | 第37-44页 |
·定时/计数器 | 第37-40页 |
·捕获/比较结构 | 第40-44页 |
·波形发生器WFG | 第44-53页 |
·波形发生器的专用寄存器 | 第45页 |
·波形发生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 第45-53页 |
5 系统硬件及软件设计 | 第53-70页 |
·系统硬件总体结构的设计 | 第54-64页 |
·驱动板主电路及驱动电路的设计 | 第54-55页 |
·驱动板的总体设计思路 | 第54-55页 |
·主要元件的选择及相关参数计算 | 第55-62页 |
·控制板中的处理器的选择 | 第55-56页 |
·驱动板上主要器件的选定及相关电路设计 | 第56-62页 |
·功率器件的选择 | 第56-57页 |
·单片机与IPM之间光耦的选择 | 第57页 |
·IPM供电电源的选择 | 第57-58页 |
·整流环节的参数计算 | 第58-59页 |
·滤波电容的选择 | 第59页 |
·主电路上限流电路的参数选择 | 第59-60页 |
·主电路上电机制动保护电路的参数选择 | 第60-61页 |
·主电路上IPM的故障反馈信号FO的处理 | 第61-62页 |
·控制板的总体设计思路 | 第62-64页 |
·光电码盘反馈脉冲的处理策略(用于提高变频器的调速精度) | 第63-64页 |
·软件设计 | 第64-70页 |
·PWM控制策略的确定 | 第64-65页 |
·主程序 | 第65页 |
·波形发生中断程序 | 第65-70页 |
结束语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附录1 控制板电路图 | 第76-77页 |
附录2 驱动板电路图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