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序言 | 第10-13页 |
第一章 接收机简介 | 第13-18页 |
§1.1接收机的历史回顾 | 第13-14页 |
§1.2接收机的技术指标及其分类 | 第14-18页 |
§1.2.1接收机的技术指标要求 | 第14-16页 |
§1.2.2接收机分类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本接收机总体设计 | 第18-21页 |
§2.1本接收机系统指标 | 第18页 |
§2.2本接收机系统框图 | 第18-21页 |
第三章 频率合成综述 | 第21-42页 |
§3.1频率合成的概念及其发展 | 第21页 |
§3.2PLL-锁相环频率合成 | 第21-29页 |
§3.2.1锁相环(PLL)的基本原理 | 第21-27页 |
§3.2.1.1锁相环的结构 | 第22-23页 |
§3.2.1.1.1鉴相器(PD) | 第22页 |
§3.2.1.1.2环路滤波器(LF) | 第22-23页 |
§3.2.1.1.3压控振荡器(VCO) | 第23页 |
§3.2.1.2锁相环路的相位模型和动态方程 | 第23-24页 |
§3.2.1.3锁相环路主要特性分析 | 第24-26页 |
§3.2.1.3.1锁相环路的跟踪性能分析 | 第24-25页 |
§3.2.1.3.2锁相环路的捕获性能分析 | 第25-26页 |
§3.2.1.4锁相环路的噪声性能分析 | 第26-27页 |
§3.2.1.4.1环路对各类噪声与干扰的线性过滤 | 第26页 |
§3.2.1.4.2最佳环路带宽的选择 | 第26-27页 |
§3.2.2锁相环频率合成 | 第27-29页 |
§3.2.2.1基本锁相环频率合成器 | 第27-28页 |
§3.2.2.2变模分频PLL频率合成器 | 第28-29页 |
§3.3DDS-直接数字频率合成 | 第29-36页 |
§3.3.1DDS简介 | 第29-30页 |
§3.3.2DDS的基本原理 | 第30-31页 |
§3.3.3DDS的结构 | 第31-32页 |
§3.3.3.1相位累加器 | 第31页 |
§3.3.3.2正弦查询表ROM | 第31-32页 |
§3.3.3.3数模转换器DAC | 第32页 |
§3.3.4DDS的频谱分析 | 第32-35页 |
§3.3.4.1理想DDS及其频谱 | 第32-34页 |
§3.3.4.2DDS实际输出频谱及杂散指标恶化来源 | 第34-35页 |
§3.3.5DDS的性能特点及应用 | 第35-36页 |
§3.4DDS+PLL混合频率合成技术 | 第36-42页 |
§3.4.1DDS+PLL频率合成概述 | 第36页 |
§3.4.2DDS驱动PLL频率合成方案 | 第36-37页 |
§3.4.3DDS+PLL频率合成性能分析 | 第37-42页 |
§3.4.3.1DDS+PLL系统的频谱 | 第37-39页 |
§3.4.3.2DDS+PLL系统的相位噪声 | 第39-40页 |
§3.4.3.3DDS+PLL系统的杂散指标 | 第40-41页 |
§3.4.3.4DDS+PLL系统的跳频时间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固定调谐滤波技术 | 第42-59页 |
§4.1滤波器概述 | 第42-43页 |
§4.2几种常用的低通原型滤波器 | 第43-54页 |
§4.2.1巴特沃斯低通原型滤波器 | 第43-47页 |
§4.2.1.1匹配型巴特沃斯滤波器原型 | 第43-45页 |
§4.2.1.2不匹配型巴特沃斯滤波器原型 | 第45-47页 |
§4.2.2契比雪夫低通原型滤波器 | 第47-51页 |
§4.2.2.1匹配型契比雪夫滤波器 | 第47-49页 |
§4.2.2.2不匹配型契比雪夫滤波器 | 第49-51页 |
§4.2.3考尔低通原型滤波器 | 第51-53页 |
§4.2.4其他型式的低通原型滤波器 | 第53-54页 |
§4.3不同响应的滤波器的设计 | 第54-59页 |
§4.3.1低通滤波器设计 | 第55页 |
§4.3.2高通滤波器设计 | 第55页 |
§4.3.3标准带通滤波器设计 | 第55-56页 |
§4.3.4电容耦合谐振器带通滤波器的设计 | 第56-58页 |
§4.3.5滤波器设计时常见问题处理 | 第58-59页 |
第五章 电调谐滤波技术 | 第59-88页 |
§5.1变容管特性 | 第59-68页 |
§5.1.1变容二极管物理特性 | 第60-62页 |
§5.1.1.1突变结变容管 | 第60-61页 |
§5.1.1.2线性结二极管 | 第61页 |
§5.1.1.3超突变结变容管 | 第61-62页 |
§5.1.1.4硅管与砷化镓管 | 第62页 |
§5.1.2变容管的电容变比 | 第62-63页 |
§5.1.3变容管结电容的温度系数 | 第63-64页 |
§5.1.4变容管的Q值 | 第64-65页 |
§5.1.5变容管的电特性 | 第65-68页 |
§5.1.5.1变容管等效电路 | 第65页 |
§5.1.5.2变容管的结电容 | 第65-66页 |
§5.1.5.3变容管的串联等效电阻 | 第66-67页 |
§5.1.5.4串联电感,串联谐振频率,截止频率 | 第67页 |
§5.1.5.5泄漏电流和击穿电压 | 第67-68页 |
§5.2LC电调谐滤波器 | 第68-71页 |
§5.2.1变容管谐振电路 | 第68-69页 |
§5.2.2变容管谐振电路中的串联或并联电容 | 第69-70页 |
§5.2.3变容管谐振回路的调谐范围 | 第70-71页 |
§5.2.4变容管谐振回路的跟踪 | 第71页 |
§5.3微带电调谐滤波器 | 第71-88页 |
§5.3.1传输线基本概念 | 第71-72页 |
§5.3.2微带线基本理论 | 第72-80页 |
§5.3.2.1微带线分析 | 第72-76页 |
§5.3.2.2耦合微带线分析 | 第76-78页 |
§5.3.2.3微带线综合 | 第78-79页 |
§5.3.2.4耦合微带线综合 | 第79-80页 |
§5.3.3微带滤波器 | 第80-87页 |
§5.3.3.1半集总参数低通滤波器 | 第80-83页 |
§5.3.3.2梳状线带通滤波器 | 第83-87页 |
§5.3.3.2.1理查德(RICHARDS')变换 | 第83页 |
§5.3.3.2.2耦合双线等效 | 第83-84页 |
§5.3.3.2.3导纳变换器 | 第84-85页 |
§5.3.3.2.4梳状线带通滤波器设计 | 第85-87页 |
§5.3.4微带电调谐滤波器 | 第87-88页 |
第六章 30M-3GHZ通用接收机射频前端的研制 | 第88-102页 |
§6.1开关电路 | 第88-89页 |
§6.2电调选频网络 | 第89-93页 |
§6.2.1LC电调选频滤波器 | 第89-91页 |
§6.2.2微带电调谐滤波器 | 第91-93页 |
§6.3AGC放大及混频 | 第93-97页 |
§6.3.1PIN管电调衰减器 | 第93-94页 |
§6.3.2RF和IF放大电路 | 第94-95页 |
§6.3.3检波及DC放大电路 | 第95-96页 |
§6.3.4混频及滤波 | 第96-97页 |
§6.4频率源设计 | 第97-100页 |
§6.4.1PLL锁相频率合成器 | 第97-100页 |
§6.4.2DDS+PLL锁相频率合成器 | 第100页 |
§6.5系统联调 | 第100-102页 |
结束语 | 第102-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6页 |
附录 | 第106-111页 |
附录1 586.8~591.8MHZ压控振荡器电原理图 | 第106页 |
附录2 23.572MHZ耦合谐振器带通滤波器原理图 | 第106页 |
附录3 电调滤波器模型一 | 第106页 |
附录4 电调滤波器模型二 | 第106-109页 |
附录5 30~3000MHZ通用接收机PCB实物图 | 第109-111页 |
附录5-1所有PCB实物图 | 第109页 |
附录5-2频率源PCB实物图 | 第109-110页 |
附录5-3信道板PCB实物图 | 第110页 |
附录5-4LC电调谐滤波器PCB实物图 | 第110页 |
附录5-5微带线梳状电调谐滤波器PCB实物图 | 第110-111页 |
个人简历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