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6页 |
§1-1 机械失效分析工程及其发展 | 第7-10页 |
1-1-1 机械失效分析工程概述 | 第7页 |
1-1-2 机械失效分析理论及其发展 | 第7-8页 |
1-1-3 机械失效分析技术及其发展 | 第8-9页 |
1-1-4 机械失效控制技术及其发展 | 第9-10页 |
§1-2 冷作模具失效分析的意义 | 第10-11页 |
1-2-1 模具失效分析概述 | 第10页 |
1-2-2 冷作模具失效分析的意义 | 第10-11页 |
§1-3 冷作模具的失效特征及其材料选择 | 第11-13页 |
1-3-1 冷作模具的失效特征 | 第11-12页 |
1-3-2 冷作模具的材料选择 | 第12-13页 |
§1-4 现代模具设计方法概述 | 第13页 |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3-15页 |
§1-6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5页 |
§1-7 本课题研究的技术关键及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钢丝绳套冷压模具及其主要失效形式 | 第16-22页 |
§2-1 钢丝绳套压套机及其冷压模具 | 第16-20页 |
2-1-1 钢丝绳套压套机结构简介 | 第16页 |
2-1-2 原冷压模具结构设计和加工工艺 | 第16-20页 |
§2-2 冷压模具的主要失效形式 | 第20-22页 |
第三章 钢丝绳套冷压模具失效凹模的检测与分析 | 第22-30页 |
§3-1 失效凹模断口分析 | 第22-23页 |
§3-2 失效凹模材质的检测 | 第23-26页 |
3-2-1 凹模材质化学分析 | 第23-24页 |
3-2-2 凹模材质力学性能检测 | 第24-26页 |
3-2-3 凹模的金相组织分析 | 第26页 |
§3-3 凹模热处理工艺改进建议 | 第26-29页 |
§3-4 失效凹模材料检测结果综合分析 | 第29-30页 |
第四章 钢丝绳套冷压模具失效力学分析 | 第30-37页 |
§4-1 冷压模具简化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30-34页 |
4-1-1 凹模的几何变形关系 | 第30-31页 |
4-1-2 凹模的静力平衡方程 | 第31-32页 |
4-1-3 凹模的物理方程 | 第32-34页 |
§4-2 冷压凹模失效力学分析 | 第34-37页 |
第五章 有限单元法及其分析软件NASTRAN | 第37-44页 |
§5-1 有限单元法的基本概念 | 第37-40页 |
5-1-1 有限单元法简介 | 第37-38页 |
5-1-2 有限单元法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 | 第38-40页 |
§5-2 有限单元法对提高模具设计水平的意义和优势 | 第40-41页 |
§5-3 有限元分析软件NASTRAN | 第41-44页 |
第六章 冷压模具失效结构有限元计算 | 第44-59页 |
§6-1 冷压模具失效结构有限元计算方法概述 | 第44页 |
§6-2 凹模失效结构有限元计算 | 第44-50页 |
6-2-1 凹模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4-48页 |
6-2-2 凹模失效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 第48-50页 |
§6-3 整体模具失效结构有限元计算 | 第50-58页 |
6-3-1 整体模具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0-56页 |
6-3-2 整体模具失效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 第56-58页 |
§6-4 模具失效有限元计算结论 | 第58-59页 |
第七章 冷压模具结构优化有限元计算 | 第59-68页 |
§7-1 凹模结构优化有限元计算 | 第59-61页 |
§7-2 整体模具结构优化有限元计算 | 第61-67页 |
7-2-1 最佳配合参数的理论计算 | 第61-62页 |
7-2-2 最佳配合结构的有限元计算 | 第62-67页 |
7-2-3 优化计算结果分析 | 第67页 |
§7-3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八章 冷压模具优化效果检验 | 第68-70页 |
§8-1 冷压模具优化效果检验方案 | 第68-70页 |
8-1-1 检验方案 | 第68页 |
8-1-2 装机试验结果分析 | 第68-70页 |
第九章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