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8页 |
第一节 农药的重要作用 | 第8-9页 |
第二节 农药含义及其内容 | 第9-13页 |
2.1 农药的含义 | 第9页 |
2.2 农药的分类 | 第9-11页 |
2.3 农药毒性和毒理 | 第11页 |
2.4 农药代谢原理 | 第11页 |
2.5 农药残留与环境污染 | 第11-12页 |
2.6 农药的研究与开发 | 第12-13页 |
第三节 除草剂的概况 | 第13-16页 |
3.1 除草剂的发展 | 第13-15页 |
3.2 除草剂的分类 | 第15页 |
3.3 酰胺类除草剂 | 第15-16页 |
第四节 课题的提出 | 第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8-27页 |
第一节 乙草胺简介 | 第18-21页 |
第二节 乙草胺的合成路线 | 第21-26页 |
2.1 国外乙草胺的合成路线 | 第21-25页 |
2.2 国内乙草胺的合成路线 | 第25-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合成工艺的确定 | 第27-36页 |
第一节 有机合成设计 | 第27-30页 |
第二节 中间体的合成 | 第30-32页 |
2.1 α—卤代乙酰替苯胺合成 | 第30-32页 |
第三节 各种合成路线的优缺点 | 第32-34页 |
3.1 国外合成路线的优缺点 | 第32-34页 |
3.2 国内合成路线的优缺点 | 第34页 |
第四节 合成路线的确定 | 第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实验部分 | 第36-62页 |
第一节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36-39页 |
1.1 实验仪器 | 第36页 |
1.2 材料性质及规格 | 第36-39页 |
第二节 甲亚胺法的合成路线 | 第39页 |
第三节 甲亚胺的制备 | 第39-49页 |
3.1 反应方程式 | 第39页 |
3.2 实验步骤 | 第39-41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1-49页 |
3.4 结论 | 第49页 |
第四节 2-甲基-6-乙墓-N(氯甲基)-2-氯代乙酰替苯胺的制备 | 第49-52页 |
4.1 反应方程式 | 第49页 |
4.2 实验步骤 | 第49-50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0-52页 |
4.4 结论 | 第52页 |
第五节 2-甲基-6-乙基-N(乙氧甲基)-2-氯代乙酰替苯胺的制备 | 第52-56页 |
5.1 反应方程式 | 第52-53页 |
5.2 实验步骤 | 第53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53-56页 |
5.4 结论 | 第56页 |
第六节 探讨甲亚胺法合成乙草胺过程中的副反应 | 第56-60页 |
第七节 谱图分析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2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附录 | 第65-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