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 第1-21页 |
第一章 同时履行抗辩权之解读 | 第21-31页 |
第一节 大陆法上同时履行抗辩权的应有之义 | 第21-24页 |
第二节 台湾学者之观点 | 第24-26页 |
第三节 英美法上与同时履行抗辩权相似的制度 | 第26-28页 |
第四节 国内学者对我国合同法上同时履行抗辩权的认识 | 第28-31页 |
第二章 不安抗辩权与预期违约之比较 | 第31-46页 |
第一节 不安抗辩权的传统理论分析 | 第31-34页 |
第二节 预期违约制度评析 | 第34-39页 |
第三节 我国合同法上预期违约制度的法理基础分析 | 第39-41页 |
第四节 我国合同法不安抗辩权制度的现代化 | 第41-46页 |
第三章 我国双务合同履行抗辩权制度及其体系的重构 | 第46-57页 |
第一节 后履行抗辩权的独立性评判 | 第46-51页 |
第二节 移植英美法系预期违约制度的必要性分析 | 第51-53页 |
第三节 预期违约制度与不安抗辩权制度并存问题的分析 | 第53-57页 |
结语 | 第57-59页 |
注释 | 第59-63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3-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