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目录 | 第9-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13-19页 |
第一节 祖国医学对粘连性肠梗阻的认识及研究 | 第13-15页 |
1. 祖国医学对粘连性肠梗阻病名的认识 | 第13页 |
2. 祖国医学对粘连性肠梗阻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3-14页 |
3. 祖国医学对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粘连性肠梗阻及肠屏障的认识 | 第15-19页 |
1. 现代医学对粘连性肠梗阻的概述 | 第15-16页 |
2. 现代医学对肠屏障功能的概述 | 第16-17页 |
3. 现代医学对粘连性肠梗阻与肠屏障损伤关系的认识 | 第17-18页 |
4. 现代医学对粘连性肠梗阻治疗的概述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第19-38页 |
实验一 通腑泻热灌肠合剂对粘连性肠梗阻大鼠小肠肠粘连PHYLLIPS分级影响 | 第19-2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0-22页 |
3. 讨论 | 第22-23页 |
实验二 通腑泻热灌肠合剂对粘连性肠梗阻大鼠血清内皮素(ET)的影响 | 第23-2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3-24页 |
3. 讨论 | 第24-25页 |
实验三 通腑泻热灌肠合剂对粘连性肠梗阻大鼠血清抗炎因子IL-4的影响 | 第25-2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5-26页 |
3. 讨论 | 第26-27页 |
实验四 通腑泻热灌肠合剂对粘连性肠梗阻大鼠小肠的肠内容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含量的影响 | 第27-2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7-28页 |
3. 讨论 | 第28-29页 |
实验五 通腑泻热灌肠合剂对粘连性肠梗阻大鼠小肠NO和NOS含量的影响 | 第29-3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9-31页 |
3. 讨论 | 第31-32页 |
实验六 通腑泻热灌肠合剂对粘连性肠梗阻大鼠小肠肠粘膜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32-3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2-33页 |
3. 讨论 | 第33-34页 |
实验七 通腑泻热灌肠合剂对粘连性肠梗阻大鼠回肠组织标本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 第34-3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4-36页 |
3. 讨论 | 第36-38页 |
第三章 临床疗效观察 | 第38-40页 |
病例研究一 | 第38-39页 |
病例研究二 | 第39-40页 |
第四章 理论探讨 | 第40-43页 |
1. 通腑泻热灌肠合剂外治作用机理 | 第40页 |
2. 粘连性肠梗阻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40-41页 |
3. 中药灌肠对粘连性肠梗阻大鼠肠屏障保护作用机制的探讨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1.结论 | 第43页 |
2.创新点 | 第43页 |
3.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附录 | 第48-49页 |
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