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第一部分 论文综述 | 第6-16页 |
1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态势 | 第6页 |
2 生态旅游研究现状 | 第6-8页 |
2.1 生态旅游的涵义 | 第6-7页 |
2.2 生态旅游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7-8页 |
2.3 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 第8页 |
3 乡村旅游的研究现状 | 第8-14页 |
3.1 乡村旅游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 第8-9页 |
3.2 乡村旅游的内涵及基本特点 | 第9-10页 |
3.2.1 乡村旅游的涵义 | 第9-10页 |
3.2.2 乡村旅游的基本特点 | 第10页 |
3.3 乡村旅游的主要形式 | 第10-11页 |
3.4 乡村旅游的归属范畴 | 第11页 |
3.5 乡村旅游开发的创新意义 | 第11页 |
3.6 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 第11-14页 |
3.6.1 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状态 | 第11-13页 |
3.6.2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状况 | 第13-14页 |
4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建议 | 第14页 |
5 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 第14-16页 |
第二部分 正文 | 第16-72页 |
1 乡村旅游基础理论探析 | 第16-30页 |
1.1 乡村旅游的界定 | 第16-23页 |
1.1.1 乡村的概念 | 第16页 |
1.1.2 乡村旅游资源的界定 | 第16页 |
1.1.3 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定位 | 第16-17页 |
1.1.4 乡村旅游的性质定位 | 第17-18页 |
1.1.5 乡村旅游的概念 | 第18-19页 |
1.1.6 乡村旅游与其它旅游类型的关系 | 第19-23页 |
1.1.6.1 乡村旅游、生态旅游与传统大众旅游 | 第19-20页 |
1.1.6.2 乡村旅游与自然旅游 | 第20-21页 |
1.1.6.3 乡村旅游与可持续旅游 | 第21页 |
1.1.6.4 乡村旅游与观光农业旅游 | 第21-22页 |
1.1.6.5 乡村旅游与民俗旅游 | 第22-23页 |
1.2 乡村旅游的分类 | 第23-24页 |
1.2.1 按旅游项目和活动类型划分 | 第23页 |
1.2.2 按空间分布状况划分 | 第23-24页 |
1.3 乡村旅游的基本特征及要求 | 第24-26页 |
1.3.1 乡村旅游的基本特征 | 第24-25页 |
1.3.2 乡村旅游的要求 | 第25-26页 |
1.3.2.1 乡村旅游对经营者的要求 | 第25页 |
1.3.2.2 乡村旅游对游客的要求 | 第25-26页 |
1.4 关于乡村旅游资源 | 第26-30页 |
1.4.1 乡村旅游资源的特点 | 第26-27页 |
1.4.2 乡村旅游资源的构成 | 第27-28页 |
1.4.3 乡村旅游资源的分类 | 第28-29页 |
1.4.3.1 乡村旅游资源分类原则 | 第28-29页 |
1.4.3.2 乡村旅游资源分类 | 第29-30页 |
2 乡村旅游开发理论探析 | 第30-41页 |
2.1 旅游开发的概念 | 第30页 |
2.2 乡村旅游开发的原则 | 第30-31页 |
2.3 关于乡村旅游资源开发 | 第31-32页 |
2.3.1 旅游资源开发的概念 | 第31页 |
2.3.2 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原则 | 第31-32页 |
2.4 乡村旅游开发程序 | 第32-41页 |
2.4.1 区域背景基础资料调查与分析 | 第33-35页 |
2.4.2 开发可行性论证 | 第35-39页 |
2.4.2.1 旅游资源评价 | 第35页 |
2.4.2.2 经济可行性分析 | 第35页 |
2.4.2.3 政策导向分析 | 第35页 |
2.4.2.4 客源市场分析 | 第35-36页 |
2.4.2.5 环境承载力分析 | 第36-39页 |
2.4.3 开发总目标确定 | 第39页 |
2.4.4 乡村旅游主题与形象策划 | 第39页 |
2.4.5 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确立 | 第39页 |
2.4.6 乡村旅游开发总体设计 | 第39-40页 |
2.4.7 乡村旅游客源市场开拓策略 | 第40页 |
2.4.8 乡村旅游产品优化 | 第40-41页 |
3 我国乡村旅游开发案例研究 | 第41-69页 |
3.1 都市郊区型乡村旅游开发——以成都郫县“农家乐”为例 | 第41-48页 |
3.1.1 成都郊区乡村旅游的产生 | 第41-42页 |
3.1.2 成都郫县乡村旅游资源状况 | 第42-44页 |
3.1.3 郫县“农家乐”旅游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44-45页 |
3.1.4 成都郊区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 第45-48页 |
3.2 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开发—以广西阳朔县乡村旅游为例 | 第48-54页 |
3.2.1 阳朔乡村旅游的发展 | 第48-51页 |
3.2.1.1 资源状况 | 第49-50页 |
3.2.1.2 发展现状 | 第50页 |
3.2.1.3 阳朔乡村旅游未来发展方向 | 第50-51页 |
3.2.2 阳朔县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 第51-53页 |
3.2.2.1 客源市场细分 | 第51-52页 |
3.2.2.2 阳朔旅游客源市场现状及特点 | 第52-53页 |
3.2.2.3 旅游客源市场定位 | 第53页 |
3.2.2.4 旅游客源市场的预测 | 第53-54页 |
3.3 特色村寨乡村旅游开发—以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乡村旅游开发为例 | 第54-62页 |
3.3.1 龙胜特色村寨乡村旅游开发现状 | 第55-57页 |
3.3.1.1 龙胜特色村寨乡村旅游开发条件 | 第55-57页 |
3.3.1.2 龙胜村旅游发展现状 | 第57-58页 |
3.3.2 龙胜特色村寨旅游开发重点及策略 | 第58-59页 |
3.3.3 特色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 | 第59-62页 |
3.3.3.1 特色村寨旅游对环境的影响 | 第59-61页 |
3.3.3.2 特色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 第61-62页 |
3.4 湖南省乡村旅游发展案例研究—以南岳半山亭乡村旅游为例 | 第62-64页 |
3.4.1 南岳乡村旅游发展状况 | 第62-63页 |
3.4.2 南岳半山亭农家旅馆接待设施状况 | 第63页 |
3.4.3 南岳半山亭农家旅馆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63-64页 |
3.5 我国乡村旅游开发优势分析 | 第64-66页 |
3.5.1 资源优势 | 第64-65页 |
3.5.2 客源优势 | 第65-66页 |
3.5.3 经营优势 | 第66页 |
3.5.4 假日优势 | 第66页 |
3.6 我国乡村旅游开发存在问题分析 | 第66-68页 |
3.7 我国乡村旅游未来发展方向 | 第68-69页 |
4 总结与展望 | 第69-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英文摘要 | 第72-75页 |
致 谢 | 第73-74页 |
附 录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