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免疫学论文--免疫生物学论文

体外释放组胺肥大细胞模型在过敏原分析中的应用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部分 前言第10-21页
   ·研究食品过敏原的必要性第10-13页
     ·食品过敏原标示的重要性第10-11页
     ·建立我国过敏原标准化的必要性第11-13页
   ·食物过敏症的发病机制第13-16页
     ·IgE介导的食物过敏症第13-14页
     ·T细胞介导的食物过敏症第14-15页
     ·IgE与T细胞介导的食物过敏症第15-16页
   ·食物过敏原的检测方法第16-18页
   ·虾过敏原及其组分第18页
   ·尘螨过敏原及其组分第18-20页
   ·本研究的意义和内容第20-21页
第二部分 材料与方法第21-31页
   ·实验材料第21-23页
     ·过敏原组分第21页
     ·实验动物第21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21-22页
     ·主要试剂第22页
     ·主要试剂配制方法第22-23页
   ·实验方法第23-31页
     ·虾蛋白粗提液的制备第25页
     ·虾蛋白的纯化第25-26页
       ·(NH_4)_2SO_4分段盐析第25页
       ·Sephadex G-50凝胶层析第25-26页
     ·过敏原蛋白定量第26-27页
       ·考马斯亮兰法测蛋白浓度第26页
       ·BCA试剂盒测蛋白浓度第26-27页
     ·过敏原蛋白的鉴定(SDS-PAGE分析)第27页
     ·免疫C57/BL6小鼠第27页
     ·Western-Blotting分析蛋白致敏原组分第27页
     ·间接ELISA检测过敏原特异性抗体第27-28页
     ·腹腔肥大细胞(PMC)的收集和纯化第28页
     ·致敏PMC脱颗粒的镜下观察第28页
     ·组胺检测第28-30页
       ·荧光法测定腹腔致敏PMC组胺定向释放第28-29页
       ·试剂盒法测定PMC组胺定向释放率第29-30页
     ·统计学分析第30-31页
第三部分 结果与分析第31-43页
   ·虾中致敏组分的分离、纯化第31-33页
     ·虾中蛋白含量测定第31页
     ·虾中过敏原组分的SDS-PAGE分析第31-32页
     ·(NH_4)_2SO_4两步法盐析虾粗提液第32页
     ·Sephadex G-50凝胶层析结果第32-33页
   ·尘螨致敏蛋白Der f1、Der f2第33页
   ·免疫C57/BL6小鼠第33-34页
   ·Western-blotting分析虾粗提液致敏原组分第34页
   ·免疫血清sIgE和sIgG的检测第34-36页
     ·最佳包被抗原量第34-35页
     ·间接ELISA检测免疫血清中sIgG第35-36页
   ·体外诱发腹腔致敏C57/BL6小鼠PMC组胺定向释放率的测定第36-43页
     ·荧光法测定虾致敏PMC释放组胺第36-39页
       ·标准曲线第36页
       ·虾粗提液致敏C57/BL6小鼠PMC组胺定向释放第36-37页
       ·36KD(原肌球蛋白)致敏C57/BL6小鼠PMC组胺定向释放第37页
       ·21KD致敏C57/BL6小鼠PMC组胺定向释放第37-38页
       ·虾致敏组与诱导组间的差异分析第38-39页
     ·荧光法测定尘螨致敏PMC释放组胺第39-41页
       ·标准曲线(同3.6.1.1)第39页
       ·Der f1致敏C57/BL6小鼠PMC组胺定向释放第39-40页
       ·Der f2致敏C57/BL6小鼠PMC组胺定向释放第40页
       ·尘螨混合致敏C57/BL6小鼠PMC组胺定向释放第40-41页
       ·尘螨致敏组与诱导组间的差异分析第41页
     ·组胺试剂盒检测PMC组胺定向释放第41-43页
       ·标准曲线第41-42页
       ·结果第42-43页
第四部分 讨论第43-45页
   ·过敏原诱导PMC释放组胺第43页
   ·细胞模型分析过敏原致敏差异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50页
研究生阶段经历第50-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澳门地区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监测、干预与随访
下一篇:计算机软件的大众市场许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