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插图索引 | 第10-11页 |
| 附表索引 | 第11-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8页 |
| ·前言 | 第12页 |
| ·动力电池体系 | 第12-15页 |
| ·电动汽车对电池的性能要求 | 第12-13页 |
| ·几种动力电池体系的比较 | 第13-15页 |
| ·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 | 第15-20页 |
| ·锂锰氧系 | 第15-16页 |
| ·锂镍钴氧系 | 第16-17页 |
| ·锰镍钴复合体系 | 第17-18页 |
| ·磷酸亚铁锂 | 第18-20页 |
| ·锂离子动力电池电解液 | 第20-23页 |
| ·有机溶剂 | 第20-21页 |
| ·锂盐LiBOB | 第21-23页 |
| ·添加剂 | 第23页 |
| ·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现状 | 第23-27页 |
| ·技术现状 | 第23-25页 |
| ·应用现状 | 第25-26页 |
| ·发展前景 | 第26-27页 |
| ·选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 ·选题依据 | 第27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28-33页 |
| ·实验原料与试剂 | 第28页 |
|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8-29页 |
| ·主要工艺流程 | 第29-31页 |
| ·极片的制备 | 第29-30页 |
| ·电池的制备 | 第30-31页 |
| ·电池的预充与压钢珠 | 第31页 |
| ·材料结构形貌测试 | 第31-32页 |
| ·SEM分析 | 第31页 |
| ·XRD分析 | 第31-32页 |
| ·DSC测试 | 第32页 |
| ·电池性能测试 | 第32-33页 |
| ·电池充放电测试 | 第32页 |
| ·电池内阻测试 | 第32页 |
| ·交流阻抗测试 | 第32页 |
| ·迁移数测量 | 第32-33页 |
| 第3章 新型锂盐LiBOB的性能研究 | 第33-43页 |
| ·LiBOB·(PEO)_n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制备 | 第33-34页 |
| ·LiBOB的浓度对电导率的影响 | 第34-36页 |
| ·温度对LiBOB·(PEO)_n电导率的影响 | 第36-39页 |
| ·LiBOB·(PEO)_(16)电解质膜离子迁移数的测试 | 第39-40页 |
| ·锂盐LiBOB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40-42页 |
| ·对电池循环性能的影响 | 第40-41页 |
| ·对电池倍率性能的影响 | 第41-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4章 正极活性物质对电池倍率性能的影响 | 第43-53页 |
| ·实验样品材料的结构和形貌 | 第43-45页 |
| ·正极材料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45-51页 |
| ·不同正极材料对电池放电性能的影响 | 第46-47页 |
| ·不同正极材料对电池倍率性能的影响 | 第47-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 第5章 正极活性物质对电池循环性能的影响 | 第53-60页 |
| ·锰系正极材料对电池循环性能的影响 | 第53-57页 |
| ·LiFePO_4材料的循环性能 | 第57-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