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4页 |
| ·引言 | 第11页 |
| ·聚氨酯(PU)乳液 | 第11-15页 |
| ·PU 乳液的制备 | 第11-13页 |
| ·PU 乳液的结构与性能 | 第13-14页 |
| ·PU 乳液应用 | 第14-15页 |
| ·聚丙烯酸酯(PA)乳液 | 第15-18页 |
| ·PA 乳液的制备 | 第15-17页 |
| ·PA 乳液的结构与性能 | 第17-18页 |
| ·PA 乳液应用 | 第18页 |
| ·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复合乳液研究进展 | 第18-23页 |
| ·PUA 共混复合乳液 | 第19页 |
| ·PUA 共聚复合乳液 | 第19-20页 |
| ·PUA 复合乳液的改性 | 第20-23页 |
| ·PUA 复合乳液应用 | 第23页 |
| ·本文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23-24页 |
| 第2章 交联型PUA 复合乳液合成原理及工艺与原料的选择 | 第24-35页 |
| ·合成原理 | 第24-29页 |
| ·内交联型PUA 复合乳液 | 第24-26页 |
| ·室温自交联型PUA 复合乳液 | 第26-28页 |
| ·乳化机理 | 第28-29页 |
| ·合成工艺的选择 | 第29-31页 |
| ·实验原料的选择 | 第31-35页 |
| ·异氰酸酯 | 第31页 |
| ·低聚物多元醇 | 第31-32页 |
| ·扩链剂与交联剂 | 第32页 |
| ·中和剂 | 第32-33页 |
| ·有机溶剂 | 第33页 |
| ·乙烯基单体 | 第33-34页 |
| ·水 | 第34页 |
| ·引发剂 | 第34-35页 |
| 第3章 交联型PUA 复合乳液合成实验 | 第35-42页 |
| ·实验原料 | 第35页 |
| ·主要分析仪器 | 第35-36页 |
| ·实验步骤 | 第36-37页 |
| ·内交联型PUA 复合乳液的合成 | 第36页 |
| ·自交联型PUA 复合乳液的合成 | 第36-37页 |
| ·分析与测试 | 第37-42页 |
| ·-NCO 含量 | 第37页 |
| ·乳液性能 | 第37-38页 |
| ·涂膜性能 | 第38-42页 |
| 第4章 实验结果讨论 | 第42-57页 |
| ·-NCO/-OH 值的影响 | 第42-43页 |
| ·-NCO/-OH(初)值的影响 | 第42页 |
| ·-NCO/-OH(总)值的影响 | 第42-43页 |
| ·DMPA 加入量的影响 | 第43-45页 |
| ·TMP 用量的影响 | 第45页 |
| ·HEMA 封端反应温度和时间的确定 | 第45-46页 |
| ·反应温度的确定 | 第45-46页 |
| ·反应时间的确定 | 第46页 |
| ·HEMA 用量的影响 | 第46-47页 |
|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 第47-48页 |
| ·阻聚剂的影响 | 第48页 |
| ·酰肼基用量的影响 | 第48-49页 |
| ·乙烯基单体的影响 | 第49-51页 |
| ·GMA 的影响 | 第49-50页 |
| ·MMA 的影响 | 第50-51页 |
| ·DAAM 的影响 | 第51-52页 |
| ·DAAM 用量对乳液的影响 | 第51页 |
| ·DAAM 用量对涂膜性能的影响 | 第51-52页 |
| ·中和剂用量的影响 | 第52-53页 |
| ·胺扩链剂用量的影响 | 第53-55页 |
| ·分散工艺的影响 | 第55-57页 |
| ·分散转速的影响 | 第55-56页 |
| ·分散时加水速度的影响 | 第56-57页 |
| 第5章 乳液及涂膜的表征 | 第57-63页 |
|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57-59页 |
| ·乳液的粒径分析 | 第59页 |
| ·涂膜的扫描电镜(SEM)观测 | 第59-60页 |
| ·涂膜热分析(TG) | 第60-62页 |
| ·交联结构对PUA 乳液涂膜性能影响 | 第62-63页 |
| 结论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8-69页 |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