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9-27页 |
·引言 | 第9-10页 |
·城市非点源污染概述 | 第10-23页 |
·城市非点源污染的概念与特征 | 第10-11页 |
·城市非点源的污染物种类 | 第11-12页 |
·城市非点源污染物的来源 | 第12-16页 |
·城市非点源污染的危害与现状 | 第16-19页 |
·城市非点源污染控制管理措施 | 第19-21页 |
·城市非点源污染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 第21-23页 |
·城市化地表径流的水文效应 | 第23-25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5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本文的研究路线 | 第26-27页 |
第2章 研究区域环境特征与研究方法 | 第27-32页 |
·南昌市环境概况 | 第27-29页 |
·地理位置及气象条件 | 第27-28页 |
·南昌市污染现状 | 第28-29页 |
·实验方案设计 | 第29-30页 |
·水质监测指标及分析方法 | 第30页 |
·实验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30-32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30页 |
·主要试剂 | 第30-32页 |
第3章 研究区域实验分析 | 第32-54页 |
·采样 | 第32-33页 |
·采样点的布设 | 第32页 |
·径流的采集 | 第32页 |
·样品的保存 | 第32-33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3-44页 |
·TSS、COD、NH_3-N、TP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3-40页 |
·重金属监测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0-44页 |
·城市地表径流污染物浓度的分布特征 | 第44-51页 |
·TSS、COD、NH_3-N、TP的EMC值 | 第45-49页 |
·重金属的EMC值 | 第49-51页 |
·多场降雨的EMC平均值 | 第51-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4章 城市地表径流污染负荷估算 | 第54-69页 |
·研究方法-SCS模型原理 | 第54-57页 |
·SCS模型的适用范围和特点 | 第54-55页 |
·SCS模型计算公式 | 第55-56页 |
·SCS模型重要参数的说明 | 第56-57页 |
·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57-60页 |
·研究区域的水文土壤组类型 | 第57-58页 |
·前期土壤湿度条件等级划分 | 第58页 |
·CN值的确定 | 第58-60页 |
·三次降雨的径流深度值 | 第60页 |
·地表径流污染负荷计算方法 | 第60-65页 |
·城市地表径流污染负荷的概念 | 第60-62页 |
·城市地表径流污染负荷计算方法 | 第62-63页 |
·城市地表径流污染负荷计算模型和应用 | 第63-65页 |
·不同降雨强度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 第65-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5章 南昌市降雨径流污染防治措施研究 | 第69-76页 |
·城市非点源污染控制研究概述 | 第69-70页 |
·源的治理 | 第69页 |
·汇的治理 | 第69-70页 |
·城市雨水资源化 | 第70-72页 |
·绿地集雨 | 第70页 |
·路面集雨 | 第70-71页 |
·屋顶集雨 | 第71页 |
·雨水截污与渗透 | 第71-72页 |
·加强城市景观规划与管理 | 第72-75页 |
·景观生态设计 | 第72-73页 |
·城市非点源污染控制措施 | 第73-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6-79页 |
·结论 | 第76-77页 |
·展望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