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

中国遗址景观的保护与利用

致谢第1-4页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10页
1 导论第10-16页
   ·遗址景观的评价概述第10-12页
     ·遗址的概念第10页
     ·遗址、遗迹、文化遗产第10页
     ·遗址的现存状态第10页
     ·遗址的特性第10-11页
     ·遗址的作用第11页
     ·景观的概念第11页
     ·景观的基本类型第11-12页
   ·遗址景观研究的目的、意义第12-14页
     ·遗址景观研究的目的第12-13页
     ·遗址景观研究的意义第13-14页
   ·小结第14-16页
2 文化遗产的保护历程第16-24页
   ·国外文化遗产的保护历程第16-19页
     ·近代欧美文化遗产保护的历程第16-17页
     ·遗产保护的范围、深度变化表第17-18页
     ·遗产保护的重要国际文件第18-19页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历程第19-21页
     ·中国文化遗产的特点第19页
     ·早期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历程第19-20页
     ·近代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历程第20-21页
   ·中国与西方保护理念的差异第21-22页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第22-23页
   ·小结第23-24页
3 遗址景观的文化特性第24-29页
   ·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第24-25页
   ·中国遗址景观的文化继承性第25-26页
   ·遗址景观中文化环境的营建第26-28页
     ·遗址景观中文化环境的营建原则第26-27页
     ·遗址景观中文化环境的营建方法第27页
     ·遗址景观中文化环境的营建意义第27-28页
   ·小结第28-29页
4 遗址景观的审美欣赏第29-34页
   ·遗址景观第29页
   ·遗址与景观元素的结合第29-33页
     ·形式美法则第29-30页
     ·断壁残垣中的形式美表现第30-32页
     ·遗址景观的审美情趣第32-33页
   ·小结第33-34页
5 遗址景观的保护与利用模式第34-43页
   ·遗址景观的局部保护利用模式第34-37页
     ·室内空间第34-35页
     ·室外空间第35-37页
   ·遗址景观的整体保护利用模式第37-42页
     ·遗址公园第37-41页
     ·景区遗址第41-42页
   ·小结第42-43页
6 遗址景观的保护与利用原则第43-47页
   ·保护与利用的关系第43页
   ·遗址景观保护与利用原则第43-45页
   ·小结第45-47页
7 徐州狮子山楚王陵遗址公园保护与利用实例第47-64页
   ·徐州汉文化概况第47-51页
     ·背景第47-48页
     ·汉代三绝第48-50页
     ·两汉文化第50-51页
   ·狮子山楚王陵遗址公园区域概况第51页
   ·狮子山楚王陵遗址公园项目评价第51-53页
     ·遗址公园的价值评价第51-53页
   ·狮子山楚王陵遗址公园的环境设计思路第53-55页
     ·主导思想第53页
     ·规划目标第53-54页
     ·总体风格第54页
     ·设计原则第54-55页
   ·狮子山楚王陵遗址景观与公园的结合第55-62页
     ·总体布局第55-56页
     ·表现手法第56-58页
     ·遗址景观的环境整合第58-62页
   ·狮子山楚王陵遗址公园的可持续保护与利用第62-63页
   ·小结第63-64页
总结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找寻后工业时代环境下的理想人居
下一篇:平面构成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