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2页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5-16页 |
·发展概况和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研究的困难与挑战 | 第18-19页 |
·手写体汉字的特点 | 第19-20页 |
·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 第20-22页 |
第二章 预处理 | 第22-34页 |
·平滑处理 | 第22-25页 |
·平滑线性滤波器 | 第22-23页 |
·统计排序滤波器 | 第23页 |
·平滑的频率域滤波器 | 第23-24页 |
·总结 | 第24-25页 |
·二值化 | 第25-29页 |
·迭代最佳分割阈值算法 | 第26-27页 |
·双重阈值法 | 第27-29页 |
·归一化 | 第29-34页 |
·线性归一化 | 第30-31页 |
·基于汉字点密度的非线性归一化 | 第31页 |
·基于汉字笔划穿透数的非线性归一化 | 第31-32页 |
·基于笔划间隔均衡的非线性归一化 | 第32-34页 |
第三章 汉字细化 | 第34-46页 |
·常用细化算法概述 | 第35-40页 |
·索引表细化算法 | 第35-36页 |
·快速并行算法—FPA 算法 | 第36-37页 |
·SPTA 算法 | 第37-38页 |
·快速Hilditch 并行模板细化算法 | 第38-40页 |
·本系统提出并采用的细化算法—基于边缘剥离的细化算法 | 第40-46页 |
·前处理 | 第40-41页 |
·平滑前处理 | 第41页 |
·提取平均笔划宽度 | 第41页 |
·算法主体 | 第41-44页 |
·后处理 | 第44-46页 |
第四章 汉字切分 | 第46-62页 |
·传统字切分方法概述 | 第47-51页 |
·直方图垂直投影切分法 | 第47-48页 |
·连通域分析切分法 | 第48-49页 |
·基于笔划分解的切分方法 | 第49-50页 |
·背景细化切分方法 | 第50-51页 |
·本文采用的汉字切分法—系统切分法 | 第51-62页 |
·行切分 | 第51-54页 |
·字切分 | 第54-62页 |
·预切分 | 第54-56页 |
·粘连和重叠汉字的结构分析切分算法 | 第56-62页 |
第五章 特征提取 | 第62-84页 |
·统计特征提取 | 第62-72页 |
·方向线素统计特征 | 第63-65页 |
·计盒维数统计特征 | 第65-66页 |
·最优采样统计特征 | 第66-68页 |
·Gabor 统计特征 | 第68-69页 |
·本系统提取的统计特征—基于细化的重叠动态网格方向特征提取法 | 第69-72页 |
·结构特征提取 | 第72-84页 |
·黑像素段笔划提取方法 | 第73-74页 |
·黑像素点笔划提取方法 | 第74-75页 |
·本系统提取的结构特征—改进的基于细化汉字的笔划特征提取法 | 第75-84页 |
·特征点提取 | 第76-78页 |
·笔段提取 | 第78页 |
·笔段合并 | 第78-82页 |
·笔划整理 | 第82-84页 |
第六章 分类识别 | 第84-93页 |
·多层分类器构架 | 第84-86页 |
·一级分类器 | 第86-89页 |
·距离分类器 | 第86-87页 |
·本系统采用的笔划匹配识别方法 | 第87-89页 |
·二级分类器 | 第89-93页 |
第七章 识别结果 | 第93-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