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两汉文化视觉设计元素初探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9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7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7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7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7-9页 |
·研究内容 | 第7-8页 |
·研究方法 | 第8-9页 |
第二章 徐州两汉历史文化概述 | 第9-15页 |
·社会大背景 | 第9页 |
·徐州两汉文化的历史发展状况 | 第9-10页 |
·徐州两汉文化的艺术发展进程 | 第10-15页 |
·狮子山楚王陵 | 第10-11页 |
·汉兵马俑 | 第11-12页 |
·龟山汉墓 | 第12-13页 |
·彭城王墓 | 第13页 |
·白集汉墓 | 第13页 |
·茅村汉墓 | 第13-14页 |
·北洞山汉墓 | 第14-15页 |
第三章 徐州两汉视觉艺术表现 | 第15-21页 |
·汉画像石画像 | 第15-17页 |
·泥模 | 第17页 |
·雕刻 | 第17-18页 |
·汉兵马俑 | 第18-19页 |
·两汉时期漆器 | 第19页 |
·两汉墓葬建筑 | 第19-21页 |
第四章 徐州两汉艺术风格与国内外艺术风格相关比较 | 第21-38页 |
·与国外艺术风格相关比较 | 第21-30页 |
·非洲的古代艺术 | 第21-27页 |
·美洲的古代艺术 | 第27-30页 |
·与国内其它地区两汉文化风格相关比较 | 第30-32页 |
·河南南阳汉画像石 | 第30-31页 |
·陕北汉画像石 | 第31-32页 |
·山东汉画像石 | 第32页 |
·与中国石窟艺术风格比较 | 第32-34页 |
·与中国民间艺术风格比较 | 第34-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第五章 徐州两汉文化视觉元素的归结、提炼与应用 | 第38-61页 |
·徐州两汉文化的视觉元素的符号学基础 | 第38-39页 |
·徐州两汉文化中的艺术类型的分类归结 | 第39-41页 |
·具象、喻象、抽象设计的表现形式归结 | 第40页 |
·外形、色彩、结构、纹理、技法的表现形式归结 | 第40-41页 |
·徐州两汉文化中有代表性视觉元素提炼 | 第41-50页 |
·汉罐视觉元素的提炼 | 第41-43页 |
·瓦当视觉元素的提炼 | 第43-45页 |
·汉阙视觉元素的提炼 | 第45-46页 |
·汉兵马俑视觉元素的提炼 | 第46-48页 |
·汉画像石视觉元素的提炼 | 第48-50页 |
·视觉传达元素的应用条件 | 第50页 |
·徐州两汉文化中视觉元素的应用 | 第50-58页 |
·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 第51-52页 |
·在广告招贴设计中的应用 | 第52-55页 |
·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 第55-58页 |
·徐州两汉文化视觉艺术设计特征的提升 | 第58-60页 |
·小结 | 第60-61页 |
第六章 设计实例 | 第61-68页 |
·对设计作品中的徐州两汉文化视觉元素的分析 | 第61-63页 |
·设计实例 | 第63-66页 |
·设计中问题的总结与最后结论的修订 | 第66-68页 |
结语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