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8-28页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文献综述 | 第8-28页 |
·会谈中的当事人阻抗(In-session Client Resistance) | 第8-12页 |
·心理逆反(Psychological Reactance)及其临床意义 | 第12-18页 |
·咨询师指导性(Counselor Directiveness) | 第18-21页 |
·真实关系(Real Relationship) | 第21-23页 |
·工作同盟(Working Alliance) | 第23-26页 |
·文献述评 | 第26-28页 |
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8-30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28页 |
·研究目的 | 第28页 |
·研究意义 | 第28-30页 |
·理论意义 | 第28-29页 |
·实践意义 | 第29-30页 |
3. 研究设计 | 第30-42页 |
·研究对象 | 第30-32页 |
·当事人与咨询师 | 第30-31页 |
·咨询会谈 | 第31-32页 |
·研究变量及其测量工具 | 第32-40页 |
·因变量:会谈中的当事人阻抗(In-session Client Resistance) | 第32-33页 |
·自变量 | 第33-36页 |
·调节变量 | 第36-40页 |
·研究程序 | 第40-41页 |
·研究资料搜集 | 第40页 |
·统计分析 | 第40-41页 |
·研究假设 | 第41-42页 |
4. 结果分析 | 第42-50页 |
·《当事人阻抗编码》和《咨询师行为编码—修订版》的评定者信度 | 第42页 |
·当事人心理逆反与咨询师指导性的交互效应检验 | 第42-45页 |
·真实关系的调节效应检验 | 第45-47页 |
·工作同盟的调节效应检验 | 第47-50页 |
5. 讨论 | 第50-58页 |
·关于样本 | 第50页 |
·会谈中的当事人阻抗与咨询师指导性两个变量指标的选择 | 第50页 |
·当事人心理逆反与会谈中的当事人阻抗 | 第50-51页 |
·咨询师指导性与会谈中的当事人阻抗 | 第51-52页 |
·当事人心理逆反与咨询师指导性的交互效应 | 第52-54页 |
·真实关系的调节效应 | 第54页 |
·工作同盟的调节效应 | 第54-55页 |
·关于会谈中的当事人阻抗和咨询师指导性的评定 | 第55-56页 |
·关于咨询师的指导性 | 第56-58页 |
6.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9页 |
附录 | 第69-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