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在电子护照应用中的安全性与隐私性分析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RFID 概述 | 第8-12页 |
·自动识别技术 | 第8-9页 |
·RFID 发展史 | 第9-10页 |
·RFID 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RFID 研究方向 | 第11-12页 |
·RFID 安全与隐私保护 | 第12-13页 |
·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电子护照概述 | 第13-14页 |
·本文组织结构 | 第14-16页 |
第二章 RFID 系统 | 第16-24页 |
·RFID 系统介绍 | 第16-18页 |
·硬件组件 | 第18-21页 |
·标签 | 第18-19页 |
·读写器 | 第19-20页 |
·天线 | 第20-21页 |
·上位机 | 第21页 |
·软件组件 | 第21-24页 |
·RFID 系统软件 | 第22页 |
·RFID 中间件 | 第22-23页 |
·上位机应用程序 | 第23-24页 |
第三章 RFID 安全与隐私 | 第24-32页 |
·准则与目标 | 第25页 |
·风险与威胁 | 第25-27页 |
·安全风险 | 第25-26页 |
·隐私威胁 | 第26-27页 |
·解决方法 | 第27-32页 |
·基于增加设备的方法 | 第27-28页 |
·基于改变通信频率的方法 | 第28页 |
·基于 HASH 算法的方法 | 第28-30页 |
·基于重加密的方法 | 第30-31页 |
·其它解决方法 | 第31-32页 |
第四章 电子护照及其安全性与隐私性需求 | 第32-40页 |
·电子护照概述 | 第32-34页 |
·概述 | 第32-33页 |
·系统结构 | 第33-34页 |
·风险与威胁 | 第34-36页 |
·来源 | 第34-35页 |
·数据泄露 | 第35页 |
·生物特征信息威胁 | 第35-36页 |
·安全措施 | 第36-40页 |
·法拉第笼 | 第36页 |
·访问控制 | 第36-37页 |
·防冲撞 | 第37页 |
·分析总结 | 第37-40页 |
第五章 双向认证协议的设计 | 第40-48页 |
·设计准则 | 第40-41页 |
·协议需求 | 第40-41页 |
·设计原则 | 第41页 |
·预备与假设 | 第41-42页 |
·预备知识 | 第41-42页 |
·前提假设 | 第42页 |
·协议描述 | 第42-44页 |
·符号定义 | 第42-43页 |
·协议描述 | 第43-44页 |
·协议分析 | 第44-48页 |
·概述 | 第44-45页 |
·安全与隐私性能分析 | 第45-46页 |
·相关协议比较分析 | 第46-4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8-50页 |
·本文总结 | 第48-49页 |
·工作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作者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