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土壤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广西三锰矿区土壤污染与优势植物重金属富集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前言第11-23页
   ·矿业废弃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11-14页
     ·占用和破坏土地第11-12页
     ·引发各种次生地质灾害第12页
     ·污染生态环境第12-13页
     ·地表植被和景观的破坏第13-14页
   ·矿业废弃地生态恢复的现状第14-16页
   ·矿业废弃地生态恢复研究进展第16-17页
     ·矿业废弃地生态恢复的概念第16页
     ·矿业废弃地生态恢复的目标第16-17页
     ·矿业废弃地生态恢复的过程和措施第17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7-18页
   ·课题来源第18-19页
 参考文献第19-23页
第二章 研究地点与方法第23-32页
   ·研究地点概况第23-24页
     ·全州锰矿区第23页
     ·板苏锰矿区第23页
     ·下雷锰矿区第23-24页
   ·研究内容第24-25页
   ·研究方法第25-28页
     ·样品采集第25-26页
     ·样品处理第26-27页
     ·化学分析第27-28页
   ·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与标准第28-31页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第28-31页
     ·农作物重金属污染评价第31页
   ·生物富集系数和生物转移系数第31页
   ·数据处理第31-32页
第三章 锰矿区土壤营养状况研究第32-40页
 前言第32页
   ·锰矿区土壤性质分析第32-36页
     ·全州锰矿区土壤性质第32-33页
     ·板苏锰矿区土壤性质第33-34页
     ·下雷锰矿区土壤性质第34-35页
     ·三锰矿区土壤性质比较第35-36页
   ·讨论第36-37页
   ·小结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0页
第四章 锰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第40-54页
   ·锰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第40-44页
     ·全州锰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第40-41页
     ·板苏锰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第41-42页
     ·下雷锰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第42-43页
     ·三锰矿恢复区土壤重金属含量比较第43-44页
   ·锰矿恢复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第44-49页
     ·全州锰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第44-46页
     ·板苏锰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第46-47页
     ·下雷锰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第47-49页
   ·讨论第49-51页
   ·小结第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第五章 板苏锰矿区土壤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和生物有效性第54-67页
   ·土壤中重金属化学形态分析第54-57页
   ·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分布第57-58页
   ·土壤中重金属可利用态与植物根、叶含量的相关性第58-59页
   ·各形态重金属的含量与土壤化学性质的关系第59-62页
   ·讨论第62-64页
   ·小结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7页
第六章 广西锰矿区优势植物重金属含量及富集特征第67-89页
   ·锰矿区主要优势植物重金属含量第67-76页
     ·全州矿区优势植物重金属含量第67-69页
     ·板苏矿区优势植物重金属含量第69-72页
     ·下雷矿区优势植物重金属含量第72-74页
     ·三矿区优势植物重金属含量比较第74-76页
   ·锰矿区主要优势植物重金属富集特征第76-81页
     ·全州矿区优势植物重金属富集特征第76-77页
     ·板苏矿区优势植物重金属富集特征第77-78页
     ·下雷矿区优势植物重金属富集特征第78-79页
     ·锰矿区重金属耐性植物的筛选与生态恢复第79-81页
   ·锰矿区食用农作物重金属污染评价第81-83页
     ·锰矿区食用农作物重金属含量第81-82页
     ·锰矿区食用农作物重金属污染评价第82-83页
   ·讨论第83-85页
   ·小结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89页
第七章 结论第89-93页
附录第93-95页
读研期间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第95页
读研期间参与的项目第95-96页
致谢第96-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锰矿区尾矿坝及锰镉复合污染对植物的生态毒理学研究
下一篇:增强型內电解—高级氧化组合方法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