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 ·短命植物的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 ·独尾草属的研究概况 | 第11-13页 |
| ·蒽醌类成分研究进展 | 第13-18页 |
| ·蒽醌类化合物在植物体内的存在 | 第13页 |
| ·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 | 第13-14页 |
| ·蒽醌类化合物的分离 | 第14-16页 |
| ·蒽醌类化合物定量分析 | 第16-17页 |
| ·蒽醌类化合物的在植物中的分布规律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两种沙生独尾草不同器官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消长规律 | 第18-2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8页 |
| ·试验材料 | 第18页 |
| ·方法 | 第1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18-21页 |
| ·异翅独尾草和粗柄独尾草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变化 | 第20页 |
| ·异翅独尾草和粗柄独尾草根中可溶性糖含量变化 | 第20页 |
| ·花和花葶中可溶性糖含量比较 | 第20-21页 |
| ·小结 | 第21-22页 |
| 第三章 两种沙生独尾草不同器官和部位中总酚含量的消长规律 | 第22-2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2-23页 |
| ·试验材料 | 第22页 |
| ·方法 | 第22-23页 |
| ·结果 | 第23-24页 |
| ·总酚标准曲线回归方程 | 第23页 |
| ·异翅独尾草中总酚含量变化 | 第23页 |
| ·粗柄独尾草中总酚含量变化 | 第23-24页 |
| ·小结 | 第24-26页 |
| 第四章 两种沙生独尾草不同器官和部位中四种蒽醌含量的消长规律 | 第26-34页 |
| ·材料与仪器 | 第26页 |
| ·试验材料 | 第26页 |
| ·试剂 | 第26页 |
| ·仪器 | 第26页 |
| ·实验方法 | 第26-27页 |
| ·高效液相色谱条件 | 第26页 |
| ·标准品溶液的制备 | 第26-27页 |
| ·样品制备 | 第27页 |
| ·样品测定 | 第27页 |
| ·数据分析 | 第2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7-32页 |
| ·标准品和样品色谱图 | 第27页 |
| ·四种蒽醌类成分标准品回归方程 | 第27-28页 |
| ·叶中蒽醌类物质含量变化 | 第28-29页 |
| ·根中蒽醌类物质含量变化 | 第29-31页 |
| ·花和花葶中蒽醌类物质含量变化 | 第31-32页 |
| ·小结 | 第32-34页 |
| 第五章 两种沙生独尾草花和种子中挥发油成分分析 | 第34-41页 |
| ·材料和仪器 | 第34页 |
| ·试验材料 | 第34页 |
| ·试剂 | 第34页 |
| ·仪器 | 第34页 |
| ·实验方法 | 第34页 |
| ·挥发油的提取 | 第34页 |
| ·细胞中内含物的检测 | 第34页 |
| ·GC-MS 分析 | 第34页 |
| ·数据分析 | 第34页 |
| ·结果 | 第34-40页 |
| ·两种独尾草挥发油含量比较 | 第34-35页 |
| ·两种独尾草挥发油成分分析 | 第35-39页 |
| ·两种独尾草种子中细胞内含物比较 | 第39-40页 |
| ·讨论 | 第40-41页 |
| ·异翅独尾草花和种子中挥发油比较 | 第40页 |
| ·异翅独尾草与粗柄独尾草花中挥发油比较 | 第40页 |
| ·异翅独尾草与粗柄独尾草种子中细胞内含物分析 | 第40-41页 |
| 第六章 讨论与展望 | 第41-42页 |
| ·讨论 | 第41页 |
| ·展望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
| 作者简介 | 第49-50页 |
| 石河子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评阅表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