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3页 |
| ·C/C复合材料 | 第9页 |
| ·化学气相渗透法 | 第9-13页 |
| ·等温CVI(ICVI)工艺 | 第10-11页 |
| ·脉冲CVI工艺 | 第11页 |
| ·热梯度CVI工艺 | 第11页 |
| ·等温压力梯度CVI | 第11-12页 |
| ·强制流动CVI(FCVI) | 第12-13页 |
| ·纤维预制体结构与特性 | 第13-18页 |
| ·机织结构预制体 | 第14-15页 |
| ·针织结构预制体 | 第15页 |
| ·编织结构预制体 | 第15-16页 |
| ·非织造结构预制体 | 第16-17页 |
| ·三维正交结构预制体 | 第17页 |
| ·针刺预制体 | 第17-18页 |
| ·C/C复合材料CVI工艺的结构模拟现状 | 第18-20页 |
| ·单孔模型 | 第18-19页 |
| ·随机重叠模型 | 第19页 |
| ·随机孔隙模型 | 第19页 |
| ·平行纤维模型 | 第19页 |
| ·结点-通道模型 | 第19-20页 |
| ·孔隙模型 | 第20页 |
|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 ·研究背景 | 第20-21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1页 |
| ·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材料制备及性能检测 | 第23-32页 |
| ·原材料 | 第23页 |
| ·CVI设备系统 | 第23-24页 |
| ·材料制备 | 第24-27页 |
| ·炭纤维预制体的选择 | 第24-26页 |
| ·热解炭的制备 | 第26页 |
| ·高温热处理工艺 | 第26-27页 |
| ·材料性能测试 | 第27-32页 |
| ·材料密度、孔隙度的测试与表征 | 第27-28页 |
|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 | 第28页 |
| ·金相观察 | 第28页 |
| ·力学性能测试 | 第28-29页 |
| ·热性能测试 | 第29-32页 |
| 第三章 预制体结构对热解炭沉积速率及结构的影响 | 第32-39页 |
| ·前言 | 第32页 |
| ·实验结果 | 第32-34页 |
| ·预制体孔隙结构对增重率的影响 | 第34-36页 |
| ·预制体孔隙结构对热解炭基体微观结构的影响 | 第36-37页 |
| ·结论 | 第37-39页 |
| 第四章 预制体结构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39-50页 |
| ·预制体结构对复合材料弯曲性能的影响 | 第39-43页 |
| ·弯曲性能 | 第39-40页 |
| ·弯曲断裂机理 | 第40-43页 |
| ·层间剪切性能 | 第43-47页 |
| ·层间剪切性能 | 第43页 |
| ·层间剪切断裂机理 | 第43-47页 |
| ·预制体结构对C/C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 | 第47-49页 |
| ·C/C复合材料的导热机理 | 第47-48页 |
| ·预制体结构对C/C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 | 第48-49页 |
| ·小结 | 第49-50页 |
| 第五章 预制体孔隙结构模型与CVI致密化过程数值计算 | 第50-66页 |
| ·前言 | 第50-52页 |
| ·基本假设 | 第52-53页 |
| ·三维正交结构炭纤维预制体 | 第53-58页 |
| ·预制体结构 | 第53页 |
| ·宏观孔隙网络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53-54页 |
|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54-56页 |
| ·数值计算及结果分析 | 第56-58页 |
| ·针刺炭纤维预制体 | 第58-64页 |
| ·全网胎针刺炭纤维预制体的几何模型 | 第58-59页 |
| ·无纬布/网胎针刺炭纤维预制体的几何模型 | 第59-60页 |
| ·全网胎针刺炭纤维预制体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60-61页 |
| ·无纬布/网胎针刺炭纤维预制体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61-62页 |
| ·流动传质数值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62-64页 |
| ·结论 | 第64-66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66-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