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6-7页 |
第一章 国债规模理论综述 | 第7-20页 |
第一节 国债理论的演变 | 第7-8页 |
第二节 李嘉图等价定理 | 第8-9页 |
第三节 李嘉图等价定理成立的条件 | 第9-14页 |
第四节 李嘉图等价定理实证分析 | 第14-19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我国国债规模理论分析 | 第20-37页 |
第一节 国债发行的历史沿革和现状 | 第20-22页 |
第二节 静态国债适度规模指标体系 | 第22-31页 |
第三节 分析国债适度规模的动态理论模型 | 第31-36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我国国债规模的实证分析 | 第37-43页 |
第一节 模型的建立 | 第37-38页 |
第二节 实证分析 | 第38-42页 |
第三节 模型结论 | 第42-43页 |
第四章 促进我国国债规模健康发展的建议 | 第43-46页 |
第一节 实行发行规模的余额管理 | 第43-44页 |
第二节 国债利率应在融资市场上起基准利率作用 | 第44页 |
第三节 把控制赤字和国债规模纳入中长期财政发展规划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8页 |
附录 | 第48-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后记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