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哲学理论论文--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论文--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论文

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9页
第一章 引言第9-15页
 一、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第9-10页
 二、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第10-13页
  (一)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2页
  (二)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三、 研究方法及可能的创新点第13-15页
  (一)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13页
  (二) 本文的创新性第13-15页
第二章 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的理论嬗变第15-21页
 一、 对德国古典哲学人性思想的批判与继承第15-17页
  (一) 黑格尔“自我意识”中的“个体”第15-16页
  (二) 费尔巴哈“人本学”中的“感觉实体”第16-17页
  (三) 马克思的“现实的个人”思想的理论前提第17页
 二、 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的形成第17-21页
  (一)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现实的人”思想的确立第17-18页
  (二)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现实的人”思想的完善第18-19页
  (三) 《德意志意识形态》:“现实的人”思想的深化第19-21页
第三章 马克思“现实的个人”的思想内容第21-32页
 一、 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的主要内涵第21-23页
  (一) “现实的个人”是感性存在第21-22页
  (二) “现实的个人”是感性活动第22页
  (三) “现实的个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第22-23页
 二、 “现实的个人”基本特征第23-26页
  (一) 现实性第23-24页
  (二) 社会性第24-25页
  (三) 实践性第25页
  (四) 历史性第25-26页
 三、 “现实的个人”思想的理论实质第26-29页
  (一) 存在论本质第26-27页
  (二) 生成论本质第27-28页
  (三) 自由论本质第28-29页
 四、 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革命性理论意义第29-32页
  (一) 对于空想社会主义“个人观”的超越第29页
  (二) 对于以往一切唯心主义“个人观”的超越第29-30页
  (三) 对于其后马克思主义“个人观”的重大影响第30-32页
第四章 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的当代价值第32-43页
 一、 对于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作用第32-36页
  (一) 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第32-33页
  (二) 促进生态文明的发展第33-35页
  (三) 促进经济文明的发展第35-36页
 二、 对于当代国内不良个人价值观的批判第36-39页
  (一) 个体观念的回归第36-37页
  (二) 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观的误区第37-38页
  (三) 对不良个人观的批判第38-39页
 三、 对于“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推进第39-43页
  (一) 有助于理解科学发展观中的“人”第39-40页
  (二) 有助于社会关系的良性发展第40-41页
  (三) 有助于正确指引“现实的个人”第41-43页
结论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致谢第47-48页
个人简介第48-4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平定西南匪乱的经验启示
下一篇:哈贝马斯交往理论与美学建构的理论探索